第二章 积劳成疾-第2/4页

加入书签
    罗秀才三十好几,诗词联字,皆是上品,远近闻名。然,此君命运多舛。家住龙兴场东两里的罗家院,公公爸爸做梦都望他读书为官。他却屡负重望,历二十五载寒窗苦,赴成都乡试三次,花掉罗家经年节余,红榜始终没名。据说,考“策问”一科,他提出“革时弊行改良”之政事对策,主考官恰恰思想保守,认为不合时宜,再次乡试,他依然如此回答,于是乎,三次乡试名落孙山,举人榜上靠边。父亲一气一急,中风倒地,再没爬起。从此,罗秀才家道中落,他亦不再参加乡试。然,他那一手文墨本事,谁个不服?乡邻求他诗联字词的不少,官府却没有想到他,倒是日子愈益窘迫。他既不疏通门路,又无银两贿赂,朱族长借钱给他,还硬撑人格脸面,死不肯捐个衙门小吏抑或书院教习,执守清高。于是也者,长居家中,无争于世。可他并不闭目塞听,教私塾结朋友,煮茶论天下,挥笔嘲时弊,过着清贫淡泊日子,常常以茶代酒,以联劝导茶友:“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日子倒也自得。朱族长识字不满箩筐,却敬重读书人,差点尊罗秀才为罗圣,常常请他来家作客。趁此,时时挥笔吟书,濡染朱家子孙。朱门所有匾额楹联皆出罗秀才手笔。朱族长常以重金酬谢,盛情难却之余,秀才笑而纳之,然而下次再来,却带来笔墨书册,送与朱家子孙,两家来往愈密。后来,朱家聘他家塾老师,专为长孙朱继宗传道授业。及至后来,罗秀才来朱门,喜欢带上小女罗玉兰。细眉秀眼,精巧小鼻,端庄秀气,洁白清纯若玉兰花。她比继宗小半岁,却比继宗懂事,嘴甜口快,呼伯喊娘,朱家上下无不喜欢,继宗之妈尤甚。玉兰喜欢跟继宗哥哥玩,哥哥每见她来,总喜放下书本,嘻嘻哈哈,说个没完,一对青梅竹马。自然,朱家公公看在眼里,难免皱眉,不是不喜玉兰,担心如此一来,影响孙子学业。罗玉兰懂事,马上离开继宗哥哥,去帮大妈做事。有时,受她爸爸差遣,独自给哥哥送书送笔,玉兰自是乐意。只要爸爸开口,一阵风地跑来。

    此刻,堂屋两扇朱漆大门上,新张贴的门神秦将胡帅,执刀杖矛,竖眉瞪目,髯须飘逸。无论何时,二神紧盯来人,好生尽职尽责,来人只好净心虔诚。堂屋正面神龛上,“天地君亲师”牌位耸立,香炉烛台铜罄,一字排开。牌位右首,挂一轴崭新的观世音坐莲台画像。此时,烛火熊熊,香烟袅袅,一派庄重肃穆。自然,这是继宗每日例祀,接着便是他捧书朗读良辰。族长转身走到隔壁那间继宗书房兼睡屋。门大开着,却无人影。倒是门楣一副新联醒目:仁义自修君子安乐;诗礼之教家人利贞。横批:之乎也者。

    继宗去哪里了?他转过身来,只觉一软,稳定身子,站于石阶,望着院坝,良久。

    清晨丘湾,岚雾袅袅,晨风轻轻,几丝凉意,格外清爽。后山柏树清香,新墙木板鲜气,混杂一起,扑面而来,沁人肺腑。高耸入云的黄楝树上,传来喜鹊“喳喳”欢叫,院前竹林中麻雀画眉,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合唱。

    眼前,十八人住三合院十五间睡屋,够啦。即便孙子长大,还是够住。何况那时,他已去阴间与公婆挤在一起,懒管重孙玄孙睡哪个凼(地方)了。

    此景此情,族长好生爽快。

    朱族长有一女四子,女儿嫁到涪州县城,荣升外公十几年矣。四个儿子依次名为永忠永孝永仁永义,忠孝仁义乃家风之本也。想当年,婆娘初生头胎,一个妹崽,虽然白胖,爱哭爱闹。朱族长很是丧气,对人苦笑:“都说穷生儿子富生女。我朱石匠未必成富人了?怕是‘送子娘娘’说我发了财!算俅了,不给她供猪脑壳了。”说归说,气归气,烧纸敬香供猪脑壳,反倒更勤。果不其然,“送子娘娘”受够贿赂,一连送来四个儿子,他高兴得不知所措,天天跑到菩萨前磕头作揖,倍烧纸钱。如今,四个儿子跟他一样不高:“矮打杵”,可都墩实,个个能干。后来,又给他送来十个孙子孙女。朱家香火兴旺世代鼎盛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