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晋楚争霸-第4/7页

加入书签
    此时,宋国执政正卿华元在听说了晋、楚两大强国已经达成一致,想要谋求和议、休兵停战的消息后,决心亲自出面来促成此事,为天下诸侯摆脱连绵不止的兵戈战乱损害而出一份力(华元这也是为久经战乱的宋国献一份力,不再频繁的出征、御敌,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好事)。

    周简王六年(前580年)冬,在华元的往来奔走和调停之下,晋、楚两国的国君先后接见了‘居中交通、传递信息’的华元,同意正式达成‘晋楚会盟’,两国间和平相处。

    周简王七年(前579年)夏,晋楚、两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前往宋都商丘,进行正式的‘休兵之会’;,晋国的首席代表,是上军将士燮;楚国的首席代表,是大夫公子罢、大夫许偃。五月初四,晋、楚双方的代表在宋都商丘的西门之外,举行了正式的会盟仪式,并发布了盟辞,这就是‘西门之盟’,也称‘弭兵之会’。

    其盟辞为——‘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

    ‘西门之盟’达成后,晋、楚两个霸主之间终于得以暂时地休战;在此之后,自觉完成一件大事的晋厉公特地宣召诸侯盟友——鲁成公、郑成公、卫定公等在琐泽(河北邯郸大名县)会面,将晋楚‘弭兵盟辞’转告给他们,要他们务必遵守这个盟约。楚国方面,也是如此告诫自己的盟友陈、蔡、许等国的。

    所以,郑成公想要伐许的愿望,目前是暂时实现不了了。晋楚争霸战争中的番外篇——莒国的故事,上一篇文章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在回到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继续讲述晋、楚两大霸主之间的‘弭兵休战’过程——-——

    周简王四年(前582年)的年底,由于受到晋景公欣赏、重视,所以被从晋国释放回国的楚国战俘、‘郢公’钟仪的居中交通和传话,晋楚两国之间早就不约而同想要进行‘和议’的行动发展很顺利;在楚国国君楚共王的安排下,楚国太宰公子辰奉命出使晋国进行访问,以此来回报晋国释放钟仪,请求重温晋、楚友好的善意之举。

    公子辰抵达晋国后,拜见了晋景公,并与晋国正式缔结了两国间的和约;而达成和议之后,晋景公也举行了隆重地宴会来招待公子辰的来访,以此向天下诸侯宣布——晋楚两国已经达成了休兵停战的和约。

    上文曾经说过——在公子辰出使晋国之后不久,已经出兵伐莒、驱逐了莒渠丘公、占据了莒国全境的楚令尹子重,总算得到了这个迟来的消息,因此才有了楚军从莒国撤军、默许莒渠丘公结束流亡、回莒城复国的后续局面;而这也是晋楚两国开始相互释放善意、停止彼此敌对的进一步举动。

    第二年,也就是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为了落实‘晋、楚和议’的具体措施,晋景公特地委派晋大夫籴茷前往楚国出访,这是回报楚太宰子商(公子辰)出使晋国的外交礼仪;籴茷此次访楚,主要的目的就是就‘晋、楚和议’之事,进一步与楚国君臣进行协商和交流(也就是打口水仗、扯皮)。

    籴茷长途跋涉到了楚国以后,马上与楚共王及楚国诸大夫进行会面,就晋、楚两国之间要如何改善彼此关系,缓和之前剑拔弩张、刀兵相向的情形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谈判磋商;此后,籴茷在楚国境内一直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与楚国君臣多次进行沟通谈判,就具体的‘和议’条件咬文嚼字,针锋相对,双方都不肯首先让步退缩。

    所以,这场大国之间的外交磋商,就在籴茷和楚国君臣的无休止扯皮、费口水争执中,无限期地拖延了下去。

    就在晋、楚两国达成‘和议’意向、同时展开外交谈判期间,倒霉的郑国国君郑成公依旧被软禁在晋都新田,没有能被晋景公释放回国;而鉴于国家不能长期没有国君,于是郑国大夫公孙申便向各位执政的卿士建议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