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得到了郑国的重新归附,并以礼器、人质为保证之后,代替晋景公出征的晋太子州蒲心满意足,宣布就此从郑国撤军,并将随军带回来的、已经被扣押在晋国近一年之久的郑国国君郑成公给释放出营,送其返回了郑国;当年五月十一,郑成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国都新郑,再次成为郑国国君。
郑成公从软禁扣押中被晋军释放回国、重登国君之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被‘穆族’贵族拥立为新任郑伯的儿子‘髡顽’给重新降为太子,并给他改名为‘恽’;郑成公此举,是抹去儿子曾用‘髡顽’之名、担任过一个月之久的(不合法的)郑国国君的‘负面影响’;(看起来,郑成公还是很爱这个儿子的,要不然,他就会像曾祖父郑文公当年一样,将觊觎君位、阴谋勾结外国夺权的伯祖父郑太子华给拘押收监、最后直接诛杀了事)。
随后,郑成公要办的第二件要事,就是追究当初公子班一党私自改立国君的‘作乱之罪’——此时,当初改立国君的主犯公子班已经逃亡到许国,暂时可以不用管他;而首先提议另立新君的公孙申及其同伙叔禽,现在都被发起政变的‘穆族’们给扣押在新郑的监室之中。
于是,郑成公以‘欺君叛国、阴谋作乱’的罪名,在六月初八这天,将公孙申及叔禽公开处死在新郑的集市中,以此来警示那些包藏‘夺权、背君’祸心的逆臣们。而郑成公公开处死同样身为‘穆族’成员的公孙申,就是以此来警告那些意图分权、随意改立国君的其他‘穆族’成员们——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国君的斧钺那也是很锋利的。
有关郑成公回国前后的一系列事情,左丘明在《左传》中,对公子班、公孙申等人的‘私自改立国君’行为发表了评价——“忠诚,是君子美德,即使所忠的人不合式,尚且不可以轻易背叛,何况背叛主君的人自身也不正呢?”
《左传.成公十年》——君子曰:“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
稳定了国内的局势、诛杀了觊觎君位、改立国君的‘叛臣’后,郑成公就想再接再厉、继续出兵伐许,以达成郑国历代先君‘吞并许国’的夙愿;可实在不巧的是——就在郑成公回国的这一年,也即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六月,郑国目前的盟主(大哥)——晋国国君晋景公患病去世了(有关晋景公去世一事,以后再详细讲述),晋太子州蒲得以继位,即晋厉公;晋国君位的更替,也影响了郑成公筹划中的伐许之役的进行,为了配合晋国的权力移交过程顺利完成,郑成公只得暂时放弃了伐许计划,而改为向晋国‘遣使致哀’。
而晋国方面,晋厉公继位之后,晋景公在世时就奉命出使楚国、承担着与楚国君臣商议两国之间改善缓和关系的晋国使者籴茷,在经过了一年多的与楚国君臣的艰苦磋商(扯皮和争执)后,终于得到了楚共王在某些繁琐外交问题原则上的让步,并同意回复——‘晋楚和议’之事可以达成,请晋使即刻回国,向新任晋侯(晋厉公)复命。
完成了使命的籴茷在回到晋国之后,便马上向新任国君晋厉公及朝堂诸卿士们汇报了自己一年多以来在楚国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以及楚共王回复的‘同意议和、休兵停战’意见。而晋厉公此时刚刚继位,也需要对外安定的情况,来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君权和地位。
因此,晋厉公对与楚国议和之事很是重视,当即决定接受楚共王的‘和议’所请,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楚国达成正式的和议盟约(之前晋景公就和公子辰达成过和议盟约了,但晋厉公继位后,还是得再来这么一遍,以显示重视和正规)。
此时,宋国执政正卿华元在听说了晋、楚两大强国已经达成一致,想要谋求和议、休兵停战的消息后,决心亲自出面来促成此事,为天下诸侯摆脱连绵不止的兵戈战乱损害而出一份力(华元这也是为久经战乱的宋国献一份力,不再频繁的出征、御敌,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郑成公从软禁扣押中被晋军释放回国、重登国君之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被‘穆族’贵族拥立为新任郑伯的儿子‘髡顽’给重新降为太子,并给他改名为‘恽’;郑成公此举,是抹去儿子曾用‘髡顽’之名、担任过一个月之久的(不合法的)郑国国君的‘负面影响’;(看起来,郑成公还是很爱这个儿子的,要不然,他就会像曾祖父郑文公当年一样,将觊觎君位、阴谋勾结外国夺权的伯祖父郑太子华给拘押收监、最后直接诛杀了事)。
随后,郑成公要办的第二件要事,就是追究当初公子班一党私自改立国君的‘作乱之罪’——此时,当初改立国君的主犯公子班已经逃亡到许国,暂时可以不用管他;而首先提议另立新君的公孙申及其同伙叔禽,现在都被发起政变的‘穆族’们给扣押在新郑的监室之中。
于是,郑成公以‘欺君叛国、阴谋作乱’的罪名,在六月初八这天,将公孙申及叔禽公开处死在新郑的集市中,以此来警示那些包藏‘夺权、背君’祸心的逆臣们。而郑成公公开处死同样身为‘穆族’成员的公孙申,就是以此来警告那些意图分权、随意改立国君的其他‘穆族’成员们——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国君的斧钺那也是很锋利的。
有关郑成公回国前后的一系列事情,左丘明在《左传》中,对公子班、公孙申等人的‘私自改立国君’行为发表了评价——“忠诚,是君子美德,即使所忠的人不合式,尚且不可以轻易背叛,何况背叛主君的人自身也不正呢?”
《左传.成公十年》——君子曰:“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
稳定了国内的局势、诛杀了觊觎君位、改立国君的‘叛臣’后,郑成公就想再接再厉、继续出兵伐许,以达成郑国历代先君‘吞并许国’的夙愿;可实在不巧的是——就在郑成公回国的这一年,也即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六月,郑国目前的盟主(大哥)——晋国国君晋景公患病去世了(有关晋景公去世一事,以后再详细讲述),晋太子州蒲得以继位,即晋厉公;晋国君位的更替,也影响了郑成公筹划中的伐许之役的进行,为了配合晋国的权力移交过程顺利完成,郑成公只得暂时放弃了伐许计划,而改为向晋国‘遣使致哀’。
而晋国方面,晋厉公继位之后,晋景公在世时就奉命出使楚国、承担着与楚国君臣商议两国之间改善缓和关系的晋国使者籴茷,在经过了一年多的与楚国君臣的艰苦磋商(扯皮和争执)后,终于得到了楚共王在某些繁琐外交问题原则上的让步,并同意回复——‘晋楚和议’之事可以达成,请晋使即刻回国,向新任晋侯(晋厉公)复命。
完成了使命的籴茷在回到晋国之后,便马上向新任国君晋厉公及朝堂诸卿士们汇报了自己一年多以来在楚国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以及楚共王回复的‘同意议和、休兵停战’意见。而晋厉公此时刚刚继位,也需要对外安定的情况,来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君权和地位。
因此,晋厉公对与楚国议和之事很是重视,当即决定接受楚共王的‘和议’所请,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楚国达成正式的和议盟约(之前晋景公就和公子辰达成过和议盟约了,但晋厉公继位后,还是得再来这么一遍,以显示重视和正规)。
此时,宋国执政正卿华元在听说了晋、楚两大强国已经达成一致,想要谋求和议、休兵停战的消息后,决心亲自出面来促成此事,为天下诸侯摆脱连绵不止的兵戈战乱损害而出一份力(华元这也是为久经战乱的宋国献一份力,不再频繁的出征、御敌,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