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7 聪明人高效工作的信息获取术-第2/7页

加入书签
25岁到40岁拥有高学历的正常成年人会突发一种奇怪的疾病:身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发病间隔时间不一定,起病时间也不一定。有关专家认定,这是一种身心障碍,未正式公布的名字是:信息焦虑综合征。

信息焦虑综合征,又叫作知识焦虑综合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他发现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症状。孙教授将其称为信息焦虑综合征。

由此可见,信息泛滥的危害其实比信息的缺乏还要严重,有时候对信息的摄入是不经意间的,两者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们要防范。要学会采取一定的方法让自己取得想要的信息,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

缩短不必要的信息处理时间

首先来说,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针对一件具体事情的,你要做某件事情之前,会收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著,拿着厚厚一沓资料去找老板,可是老板一看,马上就不高兴了。这么多的东西叫老板怎么看,这么杂的资料难道要老板自己去挑选?

本来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没想到就这样被否定了。

所以,很好地处理信息是一项技术,需要很多的技巧,要慢慢学习,把一些东西养成习惯之后就可以处理得很快、很好了。

我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只有按照这些原则来才不会把重要的信息给漏掉了,也不会把一些没有意义的信息还留着,而且处理好的信息肯定很完美。

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始终记住我们搜集信息的目的,一切的信息都是为了这件事情而产生的,如果获取的信息对这个目的来说,有没有都无所谓,那么就应该立刻舍弃。

例如,我们上网看新闻,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可以笼统地说这件事的好坏,就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了,如果我们是为了写一篇学术论文而上网的话,这些新闻上的消息恐怕没有什么帮助,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是为了给刚发生的一件事情写一个评论,那么看新闻的价值就大了。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不同的目的来说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就是,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如果把一些虚假的信息保留下来了,而把真正想要的东西给删除了,那损失就大了。按照常有的标准看看信息的可行性,多查询一下信息的真实性。

第三个就是,搜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要关注你信息处理的重点,给予特殊的关注。把关键的和难的处理好了,那简单的、次要的就好办了。这样能够保证你把精力旺盛的时间都用来处理重要的信息了,做事的质量得到保证。不要期待着自己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著突如其来的方法也已经悄悄跑掉了,整个桌子又得重新收拾一下。

莉莉的东西很乱,总是用的时候到处找,用过之后随手一扔。她几乎没有用过的东西要放在原处这一概念。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只有一个装文件的抽屉,她是这个样子的,那里有她所有的文件。她总是把新用完的文件放在抽屉的最前端,当抽屉被装满的时候,她会清除在抽屉最后面的文件。换句话说,她总是保持有一个抽屉的文件,总量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有的人会把所有的文件都保留着,这些没完没了的文件材料分类很清晰,放得很整齐,只要一需要就会很快找出来,但是莉莉不是这样的。东西不舍得扔但是又没有很好地分类,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办公桌了,但是她的东西放得每个抽屉里都是,但需要某一个文件要是找起来麻烦就大了!那需要把整个的抽屉翻过来,一着急了她还会跺脚,面露凶相地哭爹喊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