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7 聪明人高效工作的信息获取术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愁没有只愁太多,常言“过犹不及”,该怎么从海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之花?

要想不被这些杂乱的信息淹没,就要学会分辨、要学会提高效率,提高阅读速度,控制信息量,不能慢于别人,要学会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最有用的信息。

信息泛滥跟信息缺乏一样有害

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论信息泛滥的害处

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说的这个事实,越来越多的信息让你个人无所适从。以前信息的匮乏总让人觉得像没有吃饱一样,但是如今信息量太多,也让人难以接受,就像吃饱了还有一大桌子的酒菜摆在你的面前,让你难以消受。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网络信息时代,迅捷、“丰富”而又良莠不齐的信息是如何让人欲罢不能、躲之不及的。严重者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对于夺目而来的信息,不看吧,慌!看吧,烦!!

这种现象在远古甚或10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能够及时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就已经是值得窃喜的事情了,更何况我们崇拜的明星的吃喝拉撒、情史绯闻,甚至是地球另一端的人们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当这一切真的发生,但是其他的文明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幸福也就变成了灾难。说灾难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是他的负面影响,相信已经为你我所感知,甚至是深切地感知。

每天坐在电脑前边,看完娱乐新闻、浏览完博客、邮件、校友录、QQ……不知不觉已经大半的时间或全部的时间被耗尽了。接着是懊悔、自责和怨恨。懊悔和自责的是自己,怨恨的是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虚假的炒作都往网上弄。

这种被信息填满的生活让当代人精神疲惫。日益超载的信息,应接不暇的资讯,构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污染。而且人们每天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日益增多的信息,当然用个简单的除法就知道,对于每一则消息的思考时间却变少了,深度变得越来越不够了。而且,人们都有怕落后于人的心理,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东西,都愿意花很多的时间来抓取信息,很多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等到看完了、发现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常常人就是这样迷失自己的。

过去10年,假信息通过财经新闻被放大。在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安德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对商业专业的学生做过系列实验,显示的结果是,消息数量更多,并不一定使信息变得更有用。他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只允许了解股价的变动情况。他们可以按照自己意愿买卖股票,但是所能了解的信息仅限于股价的涨跌。第二组不仅可以了解股价,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知似乎跟股票息息相关的财经新闻。

结果很出人意料,信息少的第一组买卖股票的效果比第二组好得多。安德尔森解释说,其原因是新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著闻报道总是倾向于过度强化消息的重要性,某只股票的下跌被认为是未来市场低迷的信号,而上涨往往被理解为未来将是湛湛晴天。从实验结果上说,学生对消息反应过敏,因为他们过多在意每则消息的意义,股票买入与抛售比只了解股价变动的学生更加频繁。

可见,过多的信息会让人少了实际思考的时间,对事情的理解容易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危险的。花了时间在无聊的信息上,自己办事的效率怎么会提得高呢?而且,过多的信息摄入容易造成一定的病变。

25岁到40岁拥有高学历的正常成年人会突发一种奇怪的疾病:身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突发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焦躁、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等症状,女性还会并发闭经和痛经等妇科疾病,发病间隔时间不一定,起病时间也不一定。有关专家认定,这是一种身心障碍,未正式公布的名字是:信息焦虑综合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