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寻找自我:不要让红尘迷住双眼 2-第8/11页

加入书签
普遍的道德标准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在所有伟大的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合乎人性的、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在判断标准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弗洛姆认为,随着文明的发展,普遍的道德规范与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小。但这个过程不是普遍的道德规范向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妥协,而是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逐步向普遍的道德规范接近。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热爱生命:活着,永远活着

现代人对生命的探讨变得日益机械化了。我们的目标是生产物,而且在对这种物的崇拜过程中,我们把自己也变成了商品,人被当作数目来对待。人们喜爱机器的部件甚于喜爱生命本身,对人的亲近也是理智和抽象的,人们愈来愈感兴趣于把人当作物,而不感兴趣于活着的个体,所有这些是与日益增长的官僚方式的角色相称的。在巨大的生产中心里,在大城市里,在庞大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的报告(touwz)?(net),充分证明了这种判断:一个士兵看到希特勒神情恍惚地站着?()?『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目视已经腐烂的尸体,久久不愿离去。

恋尸癖留恋过去,而不是未来。他们的感情在本质上是多愁善感的,这是因为他们精心培育着他们昨天拥有的——或者相信他们已经拥有的感情记忆。他们是冷漠的,毫无表情的,只专心于为“法律和命令”而献身。

对恋尸癖来说,从它对待暴力的态度可见其特征,暴力是把一个活人变成死尸的能力。正如性能创造生命一样,暴力能毁灭生命。归根到底,所有暴力是基于屠杀的力量。我并没有杀死一个人,我仅仅剥夺了他的自由;我只想让他丢脸或者剥夺他的财产——然而无论我做什么,在这些行动的背后都存在着我屠杀和我愿意屠杀的能力。死之爱者必然热爱暴力,因为对他来说,人的最大成就并不是创造生命,而是毁灭生命;暴力的使用不是由环境强迫的昙花一现的行动——而是一种生命方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具有恋尸癖倾向的人真心地倾向于暴力。正如对于生之爱者来说,人的基本极性是男性和女性一样;对于恋尸癖来说,存在着与此不同的极性:有屠杀力量的人和缺乏这种力量的人。对他来说,存在着两种“性别”:有力量和无力量,屠杀者和被屠杀者。他爱恋那些屠杀者,而蔑视那些被屠杀者。这种“爱恋于屠杀者”的说法并非夸张。他们是他的性吸引和幻想的对象,他们只是不如上面提到的性倒错,或者恋尸癖的性倒错那么强烈而已。这种愿望不只是可以在有恋尸癖倾向的臆想中找到。

弗洛姆认为,显然,像希特勒这类人物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他们的无限能力和屠杀的**之中。由于这一点,他们为恋尸癖们所喜爱。另一方面,许多人与其说意识到了他们的恐怖,不如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远离或者直接反对吸引着他的生命。他愿意回到黑暗的子宫里,甚至回到无机物或者以动物形式存在的往昔生活之中。他从本质上期望回到过去,而不是回到他仇恨和恐惧的未来,与此相联的是渴望得到肯定。但是生命从来就不是肯定的,不是可以预见的,也不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控制生命,他一定得把生命变成死亡,死亡是对生命的唯一肯定。

恋尸癖倾向通常在一个人的梦中得到最清楚的展现。这些梦涉及到凶杀、鲜血、尸体、骷髅、粪匣,有时也涉及到人们变成了机器或者像机器一样的行动。这种类型的梦也偶尔发生在那些并没有表明有恋尸癖倾向的人身上。而在恋尸癖的人身上,这种类型的梦是常见的,而且有时是重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