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魔鬼教科书-第7/10页

加入书签
吴光远 主编同胞品性的深刻的洞察,和他由此所得出的普遍利己主义的人性论结论。“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touwz)?(net)”因此一个君主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因为前者取决于自己的意志,而后者取决于他人的意志。人们对于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总是较少顾忌,而且对人们过度施恩,倘若这恩义超出了他们所能报偿的范围,感恩就会转化为仇恨。

布克哈特(1818~1897,瑞士美术史专家,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书)曾经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锡耶纳的一个雇佣军军官将当地的市民从外国人的侵略中解放了出来,市民们每天商议怎样酬报他,结论是:他们的能力太小,即便立他为这个城市的国王,也都不足以酬报他的大恩。最后一个人站起来说:“让我们把他杀了,然后把他当作我们的保护圣徒来崇拜吧!?()_[(touwz.net)]?『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于是他们就这样做了。一个君主为了自己安全的需要,不应畏惧落下残暴之名,而不要过度施恩。

但武力的使用不是巨人般地颟顸,炫耀蛮力,而是一种适时适度的艺术,还必须同适度的施恩相配合。镇压、损害的行为应当“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每日搞下去”,因为“损害行为应该一下干完,以便人民少受一些损害,他们的积怨就少些;而恩惠应该是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以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品尝恩惠的滋味”。一旦要诉诸暴力,便不能有所顾忌,因为一旦心慈手软,失败后得到的报复会残酷千万倍,“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的一种侵害”。只要压服了政敌,就应当适可而止,不要追求过于彻底的胜利,那些业已压服别人仍嫌不足的人,十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