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都是性欲惹的祸 1-第5/6页

加入书签
弗洛伊德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论证之后,迈出了性学研究的关键性的一步——通过把同性恋归属到性心理和性行为的范畴,延伸了“性”的概念,从而为他的性学理论确立了立论的起点。弗洛伊德多次阐述了性的内涵,例如,他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指出:“我们已经恢复了性的意义的原有范围。至于精神分析之外的所谓‘性’,则仅应用于常态的,属于生殖机能的狭义的性生活。”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创举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他在《自传》里说:

这种扩大具有双重意义。第一,它使得性与性器官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了,它认为性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功能,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第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人性生活的前奏。有些人或者观看对方的身体,或者抚摩对方的身体,或窥视别人最秘密的行动,以达到**的满足;有些人则裸露身体所不应裸露的部分,模糊地希望对方也和自己一样。还有些疯狂的虐待狂者,专门想给性伙伴以苦痛和惩罚,轻一点的,只是想使对方屈服,重一点的,直至要使对方身体受重伤。与虐待狂者相反的是被虐待狂者,他们只求为对方所屈服,或惩罚,或蹂躏自己,以获得性快感,无论是实在的还是象征的。还有些人既是虐待狂者又是被虐待狂者,变态的心理希望通过变态的方式达到***。

弗洛伊德将性变态和同性恋综合起来加以研究,从中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实际上求其特殊方式的**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像中求得满足,不必有实在的对象,而代之以创造的性幻想。”

由此他对性变态又作了性对象变异和性目的变异的区分。两种变异的本质无疑都是性心理的变异,这就构成了“性变态”的概念;而弗洛伊德从性心理的层面去探讨性变态,也就构成了对性变态的研究。

(2)性对象变异和性目的变异

对于性对象变异,弗洛伊德指出:

大部分男性变态者从心理上保持着男子汉气质,只有少许有异性的第二特征,他们所寻求的性对象也是具有女性心理特征的人。**对象不是同性,而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人。这实际上是追求男人和追求女人冲动的一种协调,只不过所追求对象的身体必须是男性的。

女性当中性变态者的情形比较明确清晰,主动者往往具有男性特征——男性的体魄与心态,不断追求具有女性风韵的性对象。

弗洛伊德还列举了性对象变异的特殊形式:

以未成熟者为性对象的情况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确认一个标准。

对于性目的的变异,弗洛伊德认为:

性变态者的性目的并不是单一的。在男性中,肛交并非总相伴于变态者,**恐怕是更常见的目的。甚至性目的的限制——即对情绪表现的限制,在同性中比在异性中更为普遍。同样,在女性中,变态者的性目的也纷繁多样;但似乎对口腔黏膜的接触更为偏爱。

针对性目的变异的种种表现形式,弗洛伊德提出了“窥视癖”和“裸露癖”的概念。在分析“窥视癖”的过程中,弗洛伊德首次使用“升华”的概念来表达他的一个美学观点。他认为:

如果这种好奇能从性器官转向身体全部,那就会变成艺术审美的。对于大部分正常人而言,多少都会滞留于这种居间的性目的——观看之上。的确,它可以把部分里比多指向更高的艺术目的。

在分析“施虐狂”和“受虐狂”时,弗洛伊德认真探讨了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问题——主动性虐淫,亦即施虐狂,其根基很容易在正常人身上发现。大部分男人的性活动中包含攻击性——征服欲,其生物学意义似乎在于,在向女人求爱时,这是战胜性对象抵抗的需要。因此,可以说,施虐狂是性本能中被独立和强化了的攻击成分,经过移置作用,而变成了主导性的。

同样,受虐狂包括对性生活和性对象的任何被动态度,极端的情形则表现为,通过性对象使自己遭受到身体或心理的痛苦而获得满足。经常发现的事实是,受虐狂不过是对自我的转向,用自我替代了性对象。对极端的受虐狂的临床分析表明,有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使原始的被动性态度得以强化和固守着。施虐狂与受虐狂在性变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主动性与被动性是性生活的普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