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激情人生:学会在痛苦中发现美-第6/9页

加入书签
不要去理会诗人们吧。因为,他们也许从来没有过来自力量的作品。在这里,概念成了至高无上的伟业。用它来衡量涉及整个人类的其他事业,都显得贫乏和有限。我是说,在这种激情洋溢中和高山绝顶之上,歌德、莎士比亚可能会喘不过气来;但丁同查拉图斯特拉相比,不过是个皈依者而已,而且也不是首先创造真理的人,不是世界的统治者,不是生命——

我认为,就是汇集一切伟大的心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不足以创造出查拉图斯特拉的妙语来。他用来升降的云梯,长度无限;他比一般人看得远,想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的悲剧性的理解基础上。

在基督教看来,生存的悲剧性是无法抹掉的。精神与**、善与恶、死与永生的矛盾从个体一出生起就在不断地进行之中。在夏娃、亚当偷吃了禁果后,人的生存就变得极为艰辛。上帝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生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这是由罪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人的出生是身不由己地被抛到世间来的,并身不由己地承负了罪,是不得不负的罪。这是在世生存的悲剧性所在。

尼采审美主义是对叔本华哲学的发展。叔本华认定了人生的悲剧性,而厌弃这个世界。不过,尼采找到了隐藏在不断毁灭的个体现象背后的生命意志,将这种永恒的生命冲动视作人生的意义所在。他不厌弃现象世界,而是具有创造、奋斗、热爱人生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即是对人生痛苦和悲剧性的反抗,与尼采自己所批判的苏格拉底“浅薄而狂妄”的“乐观主义辩证法”是不同的,所以,其基石还是人生的悲剧性存在。他在论及酒神意志时说道:

酒神精神正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生命在这里化为狂欢的舞蹈,酒神艺术也要使我们相信生存的永恒乐趣。不过我们不应在现象之中,而应在现象背后,寻找这种乐趣。我们应当认识到,存在着的一切必须准备着异常痛苦的衰亡,我们被迫正视个体生存的恐怖——但是终究用不着过于害怕,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和生存快乐。现在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touwz)?(net)

对基督教来说,上帝的屈尊下降是爱的下降,人之获救来自于下降的上帝的爱。人在信仰中,是要达到与上帝的爱的合一,而并非是将人自身提高到神的地位。

?本作者吴光远 主编提醒您最全的《哲学大师谈人生》尽在[头文字$小说],域名[(touwz.net)]?『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net)

尼采通过“永恒轮回”达到了对生命的最高肯定。由于永恒轮回,人不仅获得了永恒的欢悦,也不得不承担起永恒的人生痛苦和悲剧。但是,审美的观照正是在个体消解于整体生命,小我融会于大我的生命轮回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尼采以宇宙生命赋予个人生存意义,要求个人站在宇宙生命的立场上来感受永恒生成的快乐,其中包括毁灭掉有限个体的快乐,无非是要人们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战胜生命的痛苦,而当你进行这种抗争时,你就是在痛苦中也会感觉到生命的欢乐,这种由抗争痛苦而生的快乐乃生命本体的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