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举一个买电脑的例子。虽然都知道联想公司的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联想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假如现在联想公司就只有1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呢?比起他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
假如现在有4台联想电脑出售,为了使事情简单化,就统一以8000元的相同价格卖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丁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之外,其他几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消费者剩余。其中最多的当然是甲,他获得了1000元的消费者剩余,乙获得了700元的消费者剩余,就连丙也获得了300元的消费者剩余。这样算来,4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剩余之和是2000元。实际上丁虽然没有获得消费者剩余,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因为他没有以高于自己愿意的价格去支付购买。
消费者剩余理论对于商家来说是借以笼络消费者的手段,它可以把一件商品的价格故意定得很高,然后再打折,以“让利促销”、“回馈老顾客”“换季打折”等名目繁多的优惠幌子,来招揽顾客。而消费者看到原本500元的鞋子,现在只要300元就能买到,感觉省了很多钱,于是纷纷抢购。所以这里得提醒消费者,警惕商家“高定价,低促销”的价格陷阱,捂紧自己的钱袋,谨慎出手。
◎丈夫晚归的500种借口--笑谈“市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动适应,这或者可以叫做“适应性消费”。再比如,过去画画、制图都是手工,随着各种绘画和制图软件的发明,学校授课方式、公司的工作方式都开始电子化,那么学生为了学习绘画和制图,就必须得配置电脑,安装相应的软件。
完全的平衡下是没有市场的,要想拥有新的市场,必须依靠新的产品(升级换代或开发新产品)来打破原有均衡,制造新的竞争领域。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对新产品还很陌生,消费主动性最低,生产者的重点就是营销,通过广告、促销等活动来吸引那些先锋消费者。第二阶段,销售取得成功之后,进入了成长期。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攀比效应开始显现,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利润减少。第三阶段,随着购买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第四阶段,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往往伴随着新一轮新产品打破均衡的开始。
◎杀龙妙技--笑谈“市场需求”
有个人很爱学习,他变卖了家产,到很远的地方拜师学了三年杀龙的技术。
回家后,乡亲们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就给大家表演怎么按住龙头、踩住龙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
乡亲们笑了,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趣评:贴近市场开发产品,才有销路,为市场所接受,才能赢得客户,这是我们开发产品最为重要的一个思路。
笑话中的经济学:客户的需求与我们想象的需求往往是有差异的,在过去产品短缺的年代里,生产者基本不用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如今,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举一个买电脑的例子。虽然都知道联想公司的笔记本质量和性能不错,但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有差异的,甲愿意出9000元的价格买联想电脑;乙觉得商家不会骗他,愿意出8700元;丙愿意出8300元;丁只愿意出8000元。假如现在联想公司就只有1台笔记本电脑可卖,由4位买者竞价,最后的胜出者肯定是甲,当他以8750元买到这台电脑的时候,他的额外收益是多少呢?比起他愿意出的9000元来,他还得到了250元的“消费者剩余”。
假如现在有4台联想电脑出售,为了使事情简单化,就统一以8000元的相同价格卖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丁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之外,其他几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消费者剩余。其中最多的当然是甲,他获得了1000元的消费者剩余,乙获得了700元的消费者剩余,就连丙也获得了300元的消费者剩余。这样算来,4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剩余之和是2000元。实际上丁虽然没有获得消费者剩余,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吃亏,因为他没有以高于自己愿意的价格去支付购买。
消费者剩余理论对于商家来说是借以笼络消费者的手段,它可以把一件商品的价格故意定得很高,然后再打折,以“让利促销”、“回馈老顾客”“换季打折”等名目繁多的优惠幌子,来招揽顾客。而消费者看到原本500元的鞋子,现在只要300元就能买到,感觉省了很多钱,于是纷纷抢购。所以这里得提醒消费者,警惕商家“高定价,低促销”的价格陷阱,捂紧自己的钱袋,谨慎出手。
◎丈夫晚归的500种借口--笑谈“市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动适应,这或者可以叫做“适应性消费”。再比如,过去画画、制图都是手工,随着各种绘画和制图软件的发明,学校授课方式、公司的工作方式都开始电子化,那么学生为了学习绘画和制图,就必须得配置电脑,安装相应的软件。
完全的平衡下是没有市场的,要想拥有新的市场,必须依靠新的产品(升级换代或开发新产品)来打破原有均衡,制造新的竞争领域。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对新产品还很陌生,消费主动性最低,生产者的重点就是营销,通过广告、促销等活动来吸引那些先锋消费者。第二阶段,销售取得成功之后,进入了成长期。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攀比效应开始显现,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利润减少。第三阶段,随着购买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第四阶段,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往往伴随着新一轮新产品打破均衡的开始。
◎杀龙妙技--笑谈“市场需求”
有个人很爱学习,他变卖了家产,到很远的地方拜师学了三年杀龙的技术。
回家后,乡亲们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就给大家表演怎么按住龙头、踩住龙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
乡亲们笑了,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趣评:贴近市场开发产品,才有销路,为市场所接受,才能赢得客户,这是我们开发产品最为重要的一个思路。
笑话中的经济学:客户的需求与我们想象的需求往往是有差异的,在过去产品短缺的年代里,生产者基本不用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而如今,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