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辑 读笑话,谈消费者需求与-第3/8页

加入书签
在茶坊间,夫子向众人提及他昨夜的艳遇,刚好邻座有位好色的夫子听得一清二楚,于是便去买个新瓮,寻到埋尸的地点,将埋在土里的瓮挖出来打碎,然后把人骨重新放入他买的新瓮中埋好。

回家后,光着身子躺在床上,满怀希望地等着杨贵妃的到来。不一会儿,便听到敲门声,于是喜出望外地问:“是谁?”对方答道:“我是飞。”他兴奋地开门一看,一位满脸胡须的大汉怒目而立。那大汉说:“我是张飞,睡在杨贵妃的旁边,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把我的骨头散置地上,你不是想要艳遇吗?我特地来将我的软骨插在你身上!”

趣评:一个小青年不会和他爷爷穿一样的衣服,但是会和他的同学或同事穿一样的衣服,背一样的挎包,理一样的头发。这就是消费的示范效应。

笑话中的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发展得太过头,可能会形成盲目的消费攀比,如果相应的商品供应不足,会形成抢购热潮。

◎推销良机--笑谈“虚荣效应”

汽车商对自己的推销员说:“我想,这是你向鲍威尔推销一辆新轿车的最好时机。”

推销员颇为不解,问:“这是为什么呢?”

经理说:“别忘了他是个好胜的人,而他的邻居刚刚买了一辆。”

趣评:虚荣心使得人们在市场上乐于购买那些独一无二的高档品,以显示其地位。

笑话中的经济学:虚荣效应(SnobEffect),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拥有某种虚荣商品的人越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艺术珍品,特别设计的跑车,以及定制的服装都是虚荣商品。消费者从艺术品或跑车中获得的价值,多半来源于“因几乎没有人拥有与我一样的东西”这一事实而产生的特权、地位和排他性带来的荣誉感。“虚荣商品”的特质有二:稀缺、昂贵。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限量版”。一些国际品牌,诸如LV的包、Gucci的鞋、西铁城手表等产品,一旦挂上“限量版”的名片,立即就会在全球掀起抢购风暴。限量版的策略就是运用虚荣效应,迎合高端人群的虚荣心理,赚取“最黄金”的20%的份额。

因为虚荣效应的存在,会使得一些高端产品缺乏价格弹性。我们知道,正常商品都是具有价格弹性的,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购买虚荣产品的人群所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价格一旦下降,不再属于稀缺品,他们购买的**反而没有了。因此,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往往居高不下。

认识现代经济的虚荣特征,有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斯凯恩 编著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

徒弟回来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徒弟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1000元。”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低于50万元不要卖掉。”

徒弟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人们竟然乐意出5万元,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出到10万元。但是徒弟说:“这个价钱我不打算卖掉它。”

人们说:“我们出20万元、30万元!”

徒弟说:“这样的价钱我还是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

虽然他觉得不可思议:“这些人疯了!”但是没有表现出来。最后,他以50万元的价格把这块石头卖掉了。

徒弟回来,师父说:“现在你明白了,这个要看你,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要更高的价钱,你就永远不会得到更高的价钱。”

趣评: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笑话中的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师父是要告诉徒弟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但是从徒弟出售石头的过程中,却反映出一个经济规律:凡勃伦效应。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能在市场上走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