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我还有个哥哥,他比我大一岁,比姐姐小两岁,三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老家。哥哥应当远没有我和姐姐幸运,听说他刚生下来时就小灾小病不断,一开始是不停地拉肚子,拉得直抽风;两岁时头上又奇怪地长了一头癞疮,不停地流脓,有一回上药竟发觉疮盖下还长了蛆。母亲说带哥哥可费了精神,只有一点,哥哥很少哭闹,就是用镊子在伤口里掏那些蛆虫时,哥哥早已痛得龇牙咧嘴,满地打滚,却硬是没有哭出声来。母亲说她几乎就没看见过程文的眼泪。哥哥是颗煞星,也是父亲的克星。父亲过世后母亲不止一次偷偷地去东山找那个有名的陈瞎子算命,陈瞎子就说哥哥是颗煞星,他说我们这儿塘子小了,喂不了这么大的鱼。如果真是这样当初哥哥不回来就好了,大姑的表侄,也是父亲的—个远亲,几年后就要成为兰州军区政委,如果哥哥不回来,早晚也会像他的父亲、、他的外公一样成为一名军人的。他周身流淌的都是军人的血液,在部队这个大塘子里,还容不下哥哥这条大鱼?但哥哥还是回来了。
那一年父亲北上还有一个秘密,他先去了趟北京。这应当才是父亲北上的真实原因,接哥哥显然只是父亲挂在嘴边的理由。据说父亲是去北京告御状的,父亲想找当时轻工部的领导汇报一下他被整的经过。那时候实际上父亲已经不吃香了,在那个小小的玻璃厂,父亲也快变成靠边站的人物。父亲一定想不通,他曾经那么用心良苦地挽救了—个濒临关门的工厂,看着它从—个小作坊变成—个像模像样的企业,从衰败走向兴旺,而且他从不拿公家—针一线,却被打成了走资派,父亲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父亲的北京之行一直是个谜。之后他才转车去了老家,把在那儿当放羊娃的哥哥接了回来。
哥哥却不认识父亲了,这也很自然,他去老家时毕竟才三岁。父亲到时,哥哥还在山上放羊,有人报信说你大来了,哥哥这才疯一样从山上下来,然后他扒着门框,用农村孩子才会有的好奇的表情打量着父亲。有人说,“狗娃,这是你大。”哥哥也只是喘着粗气,憨憨地笑着。这时候哥哥已经长成个大孩子了,虽然脏了些,穿得破旧,却依稀看得出父亲的模样。老家人都说哥哥的样子就像是比着父亲造出来的。老家的水土滋养人,哥哥也落地生根,他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个子却比我高出半个头,而且头顶上父亲还记得的那一圈生蛆虫的癞疮,没医没药就自己好了。这时候刚好开饭了,院子里哥哥的堂兄弟发疯似地抢着瓦盆里才出炉的玉米饼,哥哥立即也加入进去,和他们抢成一团。父亲可能有些伤心,他想父子之情难道还敌不过那几块玉米饼?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哥哥都没有叫过他。临走时,哥哥又突然间改变了主意,他抱着院门框,死活不肯跟父亲走,他说这才是他的家,大姑是他妈。最后,一扇院门连着半堵院墙都被哥哥拉扯下来。
他们终于上了那趟要命的火车。对哥哥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刚刚还是北方平缓的小山坡,转眼就变成了南方的崇山峻岭,布满了绿油油的羊爱吃的草。哥哥看呆了,这么多山这么多草,应该放多少只羊?他盯着远处山头上的一株小树,比较着眼前一晃而过的大树,不知道哪个更大。他正这么想时,眼前一片漆黑,火车开进了隧道,在山肚子里走着。他们那趟车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下乡知青,这些人塞满了车厢、过道,有的还睡在行李架上,连厕所都堆满了人,他们不停地聊天,或者突然间,就像有谁发出命令,又统一精神饱满地唱起歌来。
父亲他们就这么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哥哥还要好些,毕竟是第一次见到,凡事都觉得新鲜、合理,但父亲在那两天两夜的旅途中却吃尽了嘈杂的苦头,连动弹一下的空间都没有。最要命的还是上厕所,他两天两夜都没有上过厕所,他只能让自己少吃少喝,甚至不喝水,但无济于事,等到下车时,父亲还是发现他的两条腿都肿了起来。父亲只是觉得自己老了,坐这么一段火车都会把脚坐肿,他根本就没想到这实际上是他生命就要终结的症相。母亲说,父亲的尿毒症就是那时候种下的。“兵嘣”很小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知家的哥哥。这当然让我也有了一份牵挂,那时候我就盼望他能够回来,早些回来。邻居钟伯伯家钟老二比我大不了几岁,就有个在电池厂上班的哥哥,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妈生的,也长得不像,但他哥哥来看他老子时,总会给他带些小东西,有时候是一只上牛皮筋的弹弓,有时候也会给他钱。平时我总是跟姐姐玩,院里的女孩更多,跟她们跳房子,跳皮筋,玩掷子也没多大意思,院外的孩子父亲也不让我跟他们来往。所以我常想要是哥哥来就好了,我们可以去后院爬槐树,去北校场挖弹壳,总之都是一些我想做还来不及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那一年父亲北上还有一个秘密,他先去了趟北京。这应当才是父亲北上的真实原因,接哥哥显然只是父亲挂在嘴边的理由。据说父亲是去北京告御状的,父亲想找当时轻工部的领导汇报一下他被整的经过。那时候实际上父亲已经不吃香了,在那个小小的玻璃厂,父亲也快变成靠边站的人物。父亲一定想不通,他曾经那么用心良苦地挽救了—个濒临关门的工厂,看着它从—个小作坊变成—个像模像样的企业,从衰败走向兴旺,而且他从不拿公家—针一线,却被打成了走资派,父亲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父亲的北京之行一直是个谜。之后他才转车去了老家,把在那儿当放羊娃的哥哥接了回来。
哥哥却不认识父亲了,这也很自然,他去老家时毕竟才三岁。父亲到时,哥哥还在山上放羊,有人报信说你大来了,哥哥这才疯一样从山上下来,然后他扒着门框,用农村孩子才会有的好奇的表情打量着父亲。有人说,“狗娃,这是你大。”哥哥也只是喘着粗气,憨憨地笑着。这时候哥哥已经长成个大孩子了,虽然脏了些,穿得破旧,却依稀看得出父亲的模样。老家人都说哥哥的样子就像是比着父亲造出来的。老家的水土滋养人,哥哥也落地生根,他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个子却比我高出半个头,而且头顶上父亲还记得的那一圈生蛆虫的癞疮,没医没药就自己好了。这时候刚好开饭了,院子里哥哥的堂兄弟发疯似地抢着瓦盆里才出炉的玉米饼,哥哥立即也加入进去,和他们抢成一团。父亲可能有些伤心,他想父子之情难道还敌不过那几块玉米饼?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哥哥都没有叫过他。临走时,哥哥又突然间改变了主意,他抱着院门框,死活不肯跟父亲走,他说这才是他的家,大姑是他妈。最后,一扇院门连着半堵院墙都被哥哥拉扯下来。
他们终于上了那趟要命的火车。对哥哥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刚刚还是北方平缓的小山坡,转眼就变成了南方的崇山峻岭,布满了绿油油的羊爱吃的草。哥哥看呆了,这么多山这么多草,应该放多少只羊?他盯着远处山头上的一株小树,比较着眼前一晃而过的大树,不知道哪个更大。他正这么想时,眼前一片漆黑,火车开进了隧道,在山肚子里走着。他们那趟车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下乡知青,这些人塞满了车厢、过道,有的还睡在行李架上,连厕所都堆满了人,他们不停地聊天,或者突然间,就像有谁发出命令,又统一精神饱满地唱起歌来。
父亲他们就这么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哥哥还要好些,毕竟是第一次见到,凡事都觉得新鲜、合理,但父亲在那两天两夜的旅途中却吃尽了嘈杂的苦头,连动弹一下的空间都没有。最要命的还是上厕所,他两天两夜都没有上过厕所,他只能让自己少吃少喝,甚至不喝水,但无济于事,等到下车时,父亲还是发现他的两条腿都肿了起来。父亲只是觉得自己老了,坐这么一段火车都会把脚坐肿,他根本就没想到这实际上是他生命就要终结的症相。母亲说,父亲的尿毒症就是那时候种下的。“兵嘣”很小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地知家的哥哥。这当然让我也有了一份牵挂,那时候我就盼望他能够回来,早些回来。邻居钟伯伯家钟老二比我大不了几岁,就有个在电池厂上班的哥哥,虽然他们不是一个妈生的,也长得不像,但他哥哥来看他老子时,总会给他带些小东西,有时候是一只上牛皮筋的弹弓,有时候也会给他钱。平时我总是跟姐姐玩,院里的女孩更多,跟她们跳房子,跳皮筋,玩掷子也没多大意思,院外的孩子父亲也不让我跟他们来往。所以我常想要是哥哥来就好了,我们可以去后院爬槐树,去北校场挖弹壳,总之都是一些我想做还来不及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