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院子(四)-第2/3页

加入书签
   “1925年常年抽大烟,再加上染了梅毒,就去了,没有孙子留下在,家里财产和田地也去了大半”

   “自打老大染上大烟,我就对两个小儿子严加管教”。

   “老二倒是还不错,打老大去了之后,看着家里卖了大部分铺子田地,下人也遣散一半,就不读书了,想重振家业”

   院子里围着的人跟着听老太太讲古,大家都知道老太太是大户出身,没想到老太太这么多故事。

   老太太喝了杯茶打起精神。

   “那年代,到处都是混战,家里仅剩的几个铺子也时常被盘剥”。

   “我家老二就跑去南边儿参军了,来信说上了黄埔军校”。

   “后来就是一直打仗,到1932年过年前才调回北京,当了个团长”

   “一直在军队也没结婚,回来发现老三也没了”。

   “就这一个儿子了,都27岁了,也没留下香火,我就张罗着给他娶媳妇”。

   “在家过了个年就回部队上了,正月回来了两次,说军队缺枪少炮,卖了家里剩下的铺子田地,去买军火了”。

   “我就想着,就这一个儿子了,军队发展好了,总能赚回来,就由他去吧”。

   “没成想,这一去就是永别”。

   “老二回到部队一个月不到,日本人就打进来了”。

   “就在热河那边,老二 永远的留在了那里,他的尸体也没运回来,就埋在那。”

   “秃党后来送完几百大洋的抚恤金就没管了”。

   “家里就靠剩下的那60多亩地维持”。

   “就剩下我一个49岁的女人持家,就把地卖了,加上老二抚恤金,卖了院子里4间房子买了两个铺子,家里下人也遣散了,留下老管家帮忙照看铺子生意,两个婆子照顾我们生活”。

   “至此我们金家算是绝了后”。

   老太太喝了一口茶,面色终于带上了悲色。

   “至于我家小儿子,那孩子争气,在学校学习成绩也好,家里也听话,是个乖的”。

   “老二1925年走后,家里帮我管家的事,就落在了老三身上”。

   “那年他17吧,白天上学,晚上回来帮忙清账”。

   “只是我不知道的是,老三和老二一直有写信联系”

   “老二经常和老三说黄埔和事,说黄埔里国共的思想,老二加入秃党,”

   “老三对红党感兴趣,也是25年到26年考入北大,跟那个大钊学习”。

   “后来老二时常偷偷卖家里老物件,给红党筹集经费”。

   “好像老三进入大学没怎么学习,天天开会搞串联,搞宣传,家里铺子也不管了”。

   “老三折腾,我也劝不住,只能由他去,我心想就是理念之争也没多大事,咱们大清不就退下来,也没啥事啊”。

   “哪知道,1927年老三跟大钊一起被抓了,当时还抓了一批人”。

   “就在外边被枪毙了”。

   “我想着老三没了这不能影响老二,就把老三跟老二来往的信件烧了”。

   “那些大头兵,果然不是讲理的”。

   “老三去了没多久,他们就找上门来”

   老太太面色狰狞。

   “我老头和老大遗像砸了,家里剩下的老物件被搬走了”。

   “家里来往信件都搜查”。

   “也幸好知道老三出事了花钱托关系,找老旗人帮忙,要不这家当时就被抄了”。

   “我也不知道流落到哪去了,我当时就想着,我只剩下老二了,家不能没了,这是祖宅,要是老二回来他住哪?”

   王颖两眼发红,哽咽的说道,“老太太,您节哀”。

   老太太这时心情也平复下来。

   “王丫头,我这都花甲之年了,中年丧偶,丧子,这些年战乱不断,什么没见过,难过的日子都过去了”。

   “我看的开,没事”。

   “难为你们这些人听我讲我家务事了”。

   “至于这后院,你们要是查完户口了,我就算最后一家了”。

   “这后院三间东厢房加上耳房,以前是老管家和两个婆子住的”。

   “那两个婆子打去年发回家养老了”

   “老管家也没有儿子,去年就去了”。

   老太太站了起来,一双小脚巍巍颤颤。

   易中海上前想扶着。

   老太太挥手,“小易,不用,我老婆子还走的动”。

   老太太指着院子说。

   “自从33年老二去了之后吧,我也没那么多精力照看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