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静观其变-第2/2页

加入书签
  朝中声名极佳,赞曰“八贤王”的晋安王,儒雅身影中透着罕见的焦躁。

  向来从容的他,声音中更是难掩慌张。

  “太子大肆罢黜本王门人,观其势,怕是父皇回京前不会收敛了。

  陈尚书,可有良策应对之?”

  闻言,吏部尚书陈思浩双眉顿锁。

  于他而言,当下之局也是颇为棘手。

  他的心中,回忆着:

  “若本官没有记错,上一次官场地震,还是陛下御极之初呢。”

  当时,新朝初定,凡有复辟前朝嫌疑者,皆无罪而罪。

  梁帝所行,类似王继贤此时所为。

  最终,能够幸免于难,留任朝廷者,无不是梁帝的拥护者。

  据此,陈思浩认为太子是在效仿当年的梁帝。

  其手段之刚猛,不在乃父之下。

  同理,当下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臣服。

  可问题是:晋安王愿意俯首称臣,放弃储位之争么?

  此问题之窘,还在于不能明言相问。

  陈思浩措辞于心,待思虑成熟,谏言道:

  “下官有上中下三策,犹以示好太子殿下为上策。”

  他以“示好”暗喻“臣服”,试探晋安王有无忍辱负重之胸襟。

  可惜,晋安王连想都没想,便摆手否决,追问:

  “说说中策。”

  他与太子明争暗斗多年,颇有心得。

  若是形势互易,他根本不可能放过太子门人。

  在他看来,太子的想法应该是一样的。

  故已无丝毫妥协之余地。

  “静观其变,待陛下返京,再作计较,是为中策。”

  陈思浩的中策,与京中重量级人物所行,如出一辙。

  比之上策,取中策便要承受更多的门人损失。

  其弊在于:能否坚持到梁帝凯旋,未可知也。

  “八殿下应该不会取中策吧。”

  陈思浩想着。

  若能承受门人损失,甚至是门人尽遭牢狱之灾,晋安王就不会急着问计于他了。

  明知如此,还将中策抛出。

  陈思浩不过是本着为人谋而忠的初心。

  “说说下策。”

  果然,晋安王弃中策而不用。

  至于理由,与陈思浩所想是一致的。

  他无法忍受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一朝元气大伤,甚至是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归根结底,他还是被野心迷住了双眼。

  《梁书·武帝纪》载曰:

  废后刘氏欲引魏军诛高祖,丧心病狂,天理不容。庶人琰跋扈于京,在京宗室重臣静观其变。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