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草菅政敌-第2/2页

加入书签
  诏令中,亦未提及御史台,中书、门下、集书三省等要害部门。

  此中必有名堂。

  还是那句话,梁帝并不糊涂。

  门下省掌封玺,下行诏敕。

  集书省掌审驳,上行文书。

  此二省不受太子节制,便意味着太子之令无法出京。

  太子欲行文州郡,须得门下省封玺。

  寻常政令,自然畅通无阻。

  且所下之诏,仍是以梁帝之名义。

  然若悖逆之诏,必定无法封玺。

  未封玺之诏,便是伪诏,州郡官员可不奉诏。

  实际上,监国太子就是后勤总管而已,财会、出纳还是梁帝的人。

  可谓:名至而实不归。

  当然,拜入太子门下的朝臣,会听命行事,比如王继贤之流。

  而重中之重的京城军权,梁帝亦未明诏授予太子。

  禁军主力京营六军,已是出征在外。

  梁宫宿卫禁军,受陆瀚洲节制。

  京城城防及四塞禁军,受萧锋节制。

  在无梁帝明诏的情况下,太子是无法调度的。

  陆瀚洲、萧锋出征在外,梁帝必将此军权托付可靠之人。

  他是不会留给太子可乘之机的。

  实际上,太子真正掌控的军权,仅是东宫六率,并不足以相抗。

  当然,太子自认为,可以掌控京城军权。

  对于这一点,刘皇后亦不怀疑。

  在二人看来,虽然监国之名有名无实,却是足矣。

  因为站在二人身后的是,门阀兰陵刘氏。

  除了皇族萧氏,兰陵刘氏乃南梁仅存两大门阀之一。

  皇族萧氏之萧锋,兰陵陆氏之陆瀚洲,皆率精锐出征在外。

  这正是谢宣怀所布之局,也是他所定计划的一部分。

  此刻,已然初见成效。

  诺大京城,兰陵刘氏足以呼风唤雨。

  以兰陵刘氏之底蕴,刘广博出面助太子掌控京城军权,可谓轻而易举。

  待掌控京城军权,太子便可使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四省臣服。

  若不臣服,则杀之。

  刀架在脖子上,几人不臣服?

  掌军权,控四省,太子之权势,已无异于梁帝矣。

  故京城已然无虑,惟一的不确定便是梁帝之生死。

  于此,刘皇后已有计较。

  她对谢宣怀所定计划稍作修改,自信足以确保梁帝必崩于阵。

  《梁书·武帝纪》载曰:

  庶人琰罢刑部尚书厉公维钧,敕令大理寺卿王继贤草菅政敌。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