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草菅政敌

加入书签


"                                                                                闻厉维钧如此不识时务,太子恼羞成怒。

  “不奉本宫之命,那便赋闲回家吧。”

  他再次动用监国之权,直接罢了厉维钧刑部尚书之职。

  此举,震惊朝野。

  刑部尚书位同中书令,官居十三班,亦入重臣之列。

  即使梁帝在朝,亦罕有无端罢黜重臣之举。

  近年,梁帝奉行宽仁,实则从未罢黜重臣。

  上一次罢黜重臣,便是十年前罢黜范隆之。

  无疑,太子这一举动甚为出格,也确实收到震慑在京诸王百官之效。

  随即,他敕令大理寺卿王继贤,架空刑部,直接进入处罚环节。

  同时,跳过取证、分辨、审讯诸环节。

  相当于他说谁有罪,王继贤便判之。

  这就是赤裸裸的草菅政敌,血腥味太浓。

  虽大悖于南梁司法程序,然以其跋扈,在京诸王百官皆是敢怒而不敢言。

  暗地里,则呼之屠夫。

  “刚峰兄,难道你就任由太子殿下妄为么?”

  罢官赋闲的厉维钧,造访御史台御史中丞周刚峰,当面诉苦。

  御史台乃是南梁的中央监察机关,负有纠察、弹劾、肃正纲纪之责。

  纠察太子乱命,弹劾王继贤越权,正在其职责之内。

  正因上至太子,下至百官,皆在其监察之列。

  故御史中丞虽仅位列十一班,却为诸王百官所忌惮,权势甚重。

  然居此位者,若纠察过多,必犯重怒,多下场堪忧,晚景凄凉。

  “维钧兄,这是今年新到的钟离藤茶,陛下出京前赏下来的,你先吃上一盏。”

  周刚峰笑道。

  他理解厉维钧心中的憋屈,也认可厉维钧的见解。

  对太子的反常举动,他已然心有警惕。

  然于出面纠察,他却暂时不能。

  皆因梁帝秘授于他之谕,是按兵不动。

  既不约束属下御史,任其大行检举。

  又不可纠察太子及其门人,放纵之。

  任凭事态恶化,他必须遵奉梁帝之谕,且不打半分折扣。

  职权使然。

  联系眼前的钟离藤茶,其味甘甜而性凉,可清热解毒,亦可疏淤散火。

  周刚峰心有所悟:

  “陛下必早已料到今日之局,故授意本官静观其变,不可生火躁动。”

  他与苏霖之一明一暗,是梁帝监控诸王百官的雌雄双剑。

  有左右乾坤、以小制大之效,却不可轻易出鞘。

  出鞘必见血。

  故无梁帝之命,须持重、引而不发。

  一旦梁帝颁旨,无论涉及到谁,必法办之。

  一言以蔽之,一切决于梁帝。

  “刚峰兄,我哪里静得下来啊!

  如今大理寺凶名之盛,甚至犹在典签府之上,太过惊悚。”

  厉维钧感叹道。

  周刚峰的稍安勿躁之意,他心领神会。

  但他满心忧虑,根本静不下来。

  匆匆啜了一口茶汤,他急切说道:….

    “前方战事吃紧,京中可是万万乱不得的!

  刚峰兄,你还在犹豫什么?”

  数日间,王继贤所判京官已有数十人之多。

  罢黜最轻,余者皆须锒铛入狱。

  建康已形如炼狱,百官人人自危。

  若是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牵连之广再行扩大,势必动摇朝局,祸及前方战事。

  京营六军,皆是由勋贵、士族、官员子弟组成。

  比之由流民、奴隶、犯官男丁等组成的州郡驻军,战力自然远在其上。

  一旦六军将士同族获罪的消息传至阵前,势必动摇军心,无以为战。

  届时,身处阵前的梁帝,势必陷入巨大危机之中。

  若御驾遭遇不测,南梁的锦绣河山,将面临天塌地陷的末日之危。

  厉维钧无法容忍此至危发生,他是一定要竭力稳住朝局的。

  “陛下可曾授意你我,制止太子殿下的不当之举?”

  见钟离藤茶无法熄灭厉维钧的心火,周刚峰当即反问道。

  离京前,梁帝明诏六部尚书辅佐太子处理国政,筹备军前粮草,并未言及批驳、节制之事。

  诏令中,亦未提及御史台,中书、门下、集书三省等要害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