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兵粮皆足-第2/2页

加入书签
  摇摆者中,有人顶不住压力,便可能选择从众。

  聪明一点的,自然要揣摩他与相近家主的动机。

  他们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

  九殿下是不是对他们作出了什么承诺?

  不想错过,便只能出粮出兵。

  如此,局面便能顺势打开。

  看好自身影响力的刘广升,首先响应道:

  “北朝窃据中原久矣,其残暴,诸位皆知。

  殿下神勇,歼虏二万有余。

  一旦城破,屠城已是必然。

  诸位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本官代济阴刘氏出兵五百,自捐粮草一万石!”

  他也是在暗示诸贤:

  此刻投虏,是讨不到便宜的,人家纳不纳降还不一定呢。

  二万余人,能白死么?

  都用脑子好好想想吧!

  去了刘广平随行的那一百私兵,五百私兵已是济阴刘氏的全部了。

  一捐就是一万石,也足以表明他态度的坚决。

  他的话,也确是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诸贤的心坎了。

  粮虽贵,却不能与命相比,诸贤也是怕死的。

  “敝人愿出兵二百,捐粮三千石。”

  “敝人愿出兵三百,捐粮五千石。”

  “下官捐粮二千石。”

  ......

  最终,诸氏家主出兵出粮,济阴佐官无兵有粮。

  认清形势的他们,不求朝廷封赏,不计粮草损失,惟求保住身家性命而已。

  所筹之兵三千有余,所筹粮草六、七万石。

  算上郡兵步卒,助战青壮,睢陵可用于守城的步卒已近万人。

  经过战火洗礼,活下来的青壮基本熟悉了作战流程。

  新加入的士族私兵,军事底子又好过青壮。

  萧绍瑜有理由相信,即使杨彦超再度全军攻城,也无法攻破睢陵。

  骑兵方面,算上柳文菲所部两千骑兵,此刻的睢陵足有三千余骑。

  只要杨彦超,敢于不计代价强攻睢陵。

  以近万步卒固守,以三千余骑待虏疲而击,萧绍瑜有信心再度重创之。

  至于粮草,仅凭新筹之六、七万石,便可供应大军三至五月之用。

  而用不了一个月,朝廷的援军必至,故睢陵已无粮草之危。

  兵粮皆足,便意味着战争的主动权,已然握在了萧绍瑜的手中。

  一味固守,耗也能耗死杨彦超,此保守之策。

  守中少攻,能迫其不敢全力攻城,比之保守之策更优。

  若是瞅准时机,全军进击,风险虽大,战果亦必诱人。

  如何抉择,萧绍瑜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不论杨彦超想怎么玩,他都可奉陪到底。

  《梁书·武帝纪》载曰:

  帝望甚隆,诸贤出兵出粮,共保睢陵。

                                     .

  闲话风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