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兵粮皆足

加入书签


"                                                                                透过诸贤慷慨解囊以解兵乱,萧绍瑜觉察出了他们的改变。

  刘广升可以定调子、定标准,实际上,他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然而是否跟进,还是要诸贤自己拿主意的。

  若是铁了心不接招,萧绍瑜也不能把他们如何。

  故他们的行动,是自愿的,也意味着态度的转变。

  萧绍瑜将此理解为:孝敬。

  赏军所用不及献钱十分之一,余者还不是流入他的口袋。

  这等同于变相输送利益,即所谓的孝敬。

  肯于孝敬,便表示他们对萧绍瑜已然认可。

  这与李东阳的预判是契合的。

  故萧绍瑜觉得,向诸氏家主征调私兵与粮草的时机,已然成熟。

  他给李东阳一个眼神,后者会意。

  只见李东阳拿起酒盏,对诸贤说道:

  “诸位,本官敬诸位一盏,请满饮。”

  说着,他便率先一饮而尽。

  诸贤对他不胜酒力,是有所耳闻的。

  此刻,见他饮后而面色酡红,皆觉出此中诚意。

  遂皆欣然满饮。

  “诸位皆世受国恩,与国休戚,又是济阴本地的头面人物。

  借着三分醉意,些许肺腑之言,本官便一吐为快了。

  若有冒犯之处,还望诸位担待。”

  面色酡红的李东阳,起身周礼。

  “李长史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诸贤纷纷回应。

  李东阳踱步席间,抚须侃侃而谈:

  “北虏汹汹来犯,视我大梁无人矣。

  我家殿下奋勇迎击,一战败其先锋,二战挫其全军。

  故非北虏不可败,睢陵不可守也。”

  事实如此,众皆颔首称是。

  “然虏众我寡,乃不争之实。

  久战之下,睢陵必陷乏兵之窘,无粮之境。

  我家殿下宅心仁厚,不愿劳民,亦不愿劳贤。

  欲一力担之,独战北虏。

  然乏兵无粮,何以为战,非要大梁皇子血洒疆场么?”

  李东阳情绪渐亢,眸中有泪。

  “我家殿下,男儿血性,不惧一死。

  麾下将士,亦愿慷慨赴国难,至死不渝。

  二番血战,便是明证。

  然我济阴诸贤,何忍之?

  故本官冒昧,欲请诸贤出粮出人,共担国难,共保睢陵。

  相信朝廷,不会忘记有功之人的。”

  就算朝廷调拨京营六军参战,这个仗也有得打呢。

  旷日持久,人吃马嚼所需粮草,必是天文数字。

  故李东阳动之以情的同时,不得不抬出朝廷这面大旗。

  诸贤并未立刻答应,也无拒绝之意。

  而是在观望,在权衡。

  出兵不是问题,本族私兵就算尽殁疆场,日后再从流民中招募便是。

  在南梁,流民有的是,一抓一大把,并不值钱。

  问题还是出在粮草上。

  这可就牵涉到,诸贤的根本利益了。

  毕竟粮食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一年能产多少粮,那是有数的。

  若是全力相助,非有数年光景,是不能恢复元气的。

  农业社会思维所限,封建朝代的地主阶级都会纠结于此,并非南梁士族所独有。

  萧绍瑜看得透,却还不能表态。

  李东阳是打着朝廷的旗号,账自然要朝廷来清。

  他若表态,总得许点儿好处吧,问题是他兑现得了么?

  封官?

  他自知,在梁帝那里,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能否要来官职,什么品级的,又能要来几个,都是不确定的。

  封爵?

  这是肯定不可能的。

  捐再多的粮,立再大的功,都没有用。

  在南梁,封爵几乎是大族、门阀子弟所独享的,这是一个投胎的问题。

  兑现不了,不如闭嘴。

  刘广升听清了李东阳的意思,也看出了萧绍瑜的尴尬。

  诸贤之中,有人与他有姻亲关系,有人与他有生意上的往来,有人与他脾性相投。

  他觉得只要自己表态,这些人极有可能响应。

  摇摆者中,有人顶不住压力,便可能选择从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