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说道:“帝王自有天命,如果他真要背离而去,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正好让他和王世充鹬蚌相争,朕则坐收渔翁之利。”于是派遣李密前往河南,临行前,赐酒给他说:“咱们共饮这杯酒,就表明是同心,希望吾弟建功立业,不要辜负朕的好意。丈夫一言许人,当值千金。很多人坚决反对你前往,但朕对你推心置腹,不是他人所能离间。”李密受命再拜,高祖任命王伯当担任李密的副使。
出发没多久,军中长史就密奏李密要造反。高祖也有些后悔,于是下旨安抚,命令李密留下军队自己先返回朝中,说对他另有安排。
“无故召我回朝,必是之前说的那些反对我的人起了作用,我如果回去,必无存活可能。不如攻陷周边郡县,收拢士卒粮草,北渡黄河去依靠李世勣,诸君认为如何?”
身边人说:“陛下十分厚待您,且现在天下统一才是大势,图谶预言都说‘李氏将为王’。您既已投降为臣,又生异心,恐难为天下所容。且咱们这边早上反叛,唐军晚上就能赶到,就算攻陷郡县,哪有时间去筹划呢。不如暂且接受诏命,表明忠心,再慢慢等待时机吧。”
李密怒道:“李渊姓李,我同样姓李,都符合图谶的预测,怎知我不是真命天子?而且我一个功臣,却管理膳食,如何能忍?纵使李渊将来占据大半个天下,太行山以东还是我的,天予而不取,势必受制于人。”
手下苦苦劝谏:“现在海内分崩离析,枭雄人人都想自己称帝,谁会主动拥戴您呢?而且翟让被杀后,人们都说您忘恩负义,谁又敢将兵马交托给您呢?忠言逆耳,若不是受您大恩,谁会冒死劝谏呢?希望您仔细考虑。”
李密大怒,挥刀要砍死劝谏的人,副使王伯当等人坚决求情,才放了他。王伯当也劝李密不可妄动,李密始终不听。王伯当叹道:“胸怀大志,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李密就是为争夺天下而生的,成也凌云之志,败也凌云之志。伯当只有与他同生共死,但只怕终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李密因而斩杀使者。第二天一早蒙骗县官说自己奉命返回京师,让家人暂时寄居在县里。然后选拔骁勇数十人,身穿妇人衣服,头戴障面巾,裙下藏刀,装作是自己的妻妾,趁机攻下了县城。掠取县城钱粮兵马后,直走南山,越过险要向东而进,派人通知前方旧部前来接应。
当地行军总管盛彦师得知后,笑道:“李密虽然勇猛多奸,但我盛彦师必能砍下他的头。”于是带着几千士兵越过山南,占据险要路径,命令弓箭手在两旁高地埋伏,刀盾手埋伏在下面溪谷,下令说:“等贼人走到一半再进攻。”
“李密明明要去洛阳,咱们为什么进入山地?”有人询问。
“这是他故意放出的风声。李密其人诡计多端,假意去洛阳,实际上是想出人意料地逃往襄城(河南),他的旧部张善相就在那里。只要他们走入这个谷口,我军就从后方追击。这条山路又狭窄又险峻,一人从后面抵住,敌人全军都不好使力进攻。现在咱们先行进入谷口,擒他必矣。”盛彦师气定神闲地说。
李密穿过陕州(陕西)后,自以为安全,拥众慢行,果然越过山南而出。盛彦师两面夹击,李密首尾断绝,不能相顾,最终和王伯当都被盛彦师所杀,首级送往长安。
盛彦师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论权谋更是差李密甚远,但在这关乎成败生死的一战中却改变了历史,为什么?因为李密急功近利,逆势而行。当时的情境明显不利于反叛:百姓人心思治,唐朝上下安定团结,周边郡县武装完整,李密手中没有兵马。但他却十分急于求成,分析他的心理,可能觉得这是自己成大业的最后机会吧。还是应了那句“胸怀大志,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李密这辈子因之而生,因之而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出发没多久,军中长史就密奏李密要造反。高祖也有些后悔,于是下旨安抚,命令李密留下军队自己先返回朝中,说对他另有安排。
“无故召我回朝,必是之前说的那些反对我的人起了作用,我如果回去,必无存活可能。不如攻陷周边郡县,收拢士卒粮草,北渡黄河去依靠李世勣,诸君认为如何?”
身边人说:“陛下十分厚待您,且现在天下统一才是大势,图谶预言都说‘李氏将为王’。您既已投降为臣,又生异心,恐难为天下所容。且咱们这边早上反叛,唐军晚上就能赶到,就算攻陷郡县,哪有时间去筹划呢。不如暂且接受诏命,表明忠心,再慢慢等待时机吧。”
李密怒道:“李渊姓李,我同样姓李,都符合图谶的预测,怎知我不是真命天子?而且我一个功臣,却管理膳食,如何能忍?纵使李渊将来占据大半个天下,太行山以东还是我的,天予而不取,势必受制于人。”
手下苦苦劝谏:“现在海内分崩离析,枭雄人人都想自己称帝,谁会主动拥戴您呢?而且翟让被杀后,人们都说您忘恩负义,谁又敢将兵马交托给您呢?忠言逆耳,若不是受您大恩,谁会冒死劝谏呢?希望您仔细考虑。”
李密大怒,挥刀要砍死劝谏的人,副使王伯当等人坚决求情,才放了他。王伯当也劝李密不可妄动,李密始终不听。王伯当叹道:“胸怀大志,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李密就是为争夺天下而生的,成也凌云之志,败也凌云之志。伯当只有与他同生共死,但只怕终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李密因而斩杀使者。第二天一早蒙骗县官说自己奉命返回京师,让家人暂时寄居在县里。然后选拔骁勇数十人,身穿妇人衣服,头戴障面巾,裙下藏刀,装作是自己的妻妾,趁机攻下了县城。掠取县城钱粮兵马后,直走南山,越过险要向东而进,派人通知前方旧部前来接应。
当地行军总管盛彦师得知后,笑道:“李密虽然勇猛多奸,但我盛彦师必能砍下他的头。”于是带着几千士兵越过山南,占据险要路径,命令弓箭手在两旁高地埋伏,刀盾手埋伏在下面溪谷,下令说:“等贼人走到一半再进攻。”
“李密明明要去洛阳,咱们为什么进入山地?”有人询问。
“这是他故意放出的风声。李密其人诡计多端,假意去洛阳,实际上是想出人意料地逃往襄城(河南),他的旧部张善相就在那里。只要他们走入这个谷口,我军就从后方追击。这条山路又狭窄又险峻,一人从后面抵住,敌人全军都不好使力进攻。现在咱们先行进入谷口,擒他必矣。”盛彦师气定神闲地说。
李密穿过陕州(陕西)后,自以为安全,拥众慢行,果然越过山南而出。盛彦师两面夹击,李密首尾断绝,不能相顾,最终和王伯当都被盛彦师所杀,首级送往长安。
盛彦师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论权谋更是差李密甚远,但在这关乎成败生死的一战中却改变了历史,为什么?因为李密急功近利,逆势而行。当时的情境明显不利于反叛:百姓人心思治,唐朝上下安定团结,周边郡县武装完整,李密手中没有兵马。但他却十分急于求成,分析他的心理,可能觉得这是自己成大业的最后机会吧。还是应了那句“胸怀大志,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李密这辈子因之而生,因之而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