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唐高祖(1)-第6/8页

加入书签
    盛彦师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论权谋更是差李密甚远,但在这关乎成败生死的一战中却改变了历史,为什么?因为李密急功近利,逆势而行。当时的情境明显不利于反叛:百姓人心思治,唐朝上下安定团结,周边郡县武装完整,李密手中没有兵马。但他却十分急于求成,分析他的心理,可能觉得这是自己成大业的最后机会吧。还是应了那句“胸怀大志,不因存亡而改变心意”,李密这辈子因之而生,因之而死。

    李世勣在黎阳(河南),高祖派人将李密的首级拿给他,并告知反叛的情形。李世勣伏拜嚎哭,上表请求能为李密安葬,高祖诏命将尸身交给了他。李世勣备行君臣之礼,盛备仪卫,全军都穿着白色丧服。李密平时深受将士爱戴,许多人为他痛哭到吐血。

    王世充将隋朝名士都纳入自己麾下,总揽朝政,事无大小都要向他禀告。在府门口立下三个牌子:一求有文学才识之人,二求武勇智略之人,三求身有冤情之人。于是每天上书陈情的人很多,王世充都亲自接见,殷勤抚慰,收获了许多人心。后来大家发现他说多做少,渐渐不再上书。皇泰主知道他有反叛之心,但也没有能力去制约他。

    马军总管独孤武都是王世充的亲信,步兵总管崔孝仁对他说:“王世充只会施些小恩小惠去讨好手下那些愚蠢之人,为人狭隘卑鄙,贪婪残暴,哪像个能成大事的?图谶文字都说李氏当拥有天下,现在“唐”兴于山西晋阳,拥有关中全部土地,军队所至,没有不受欢迎的。且唐王待人真诚,不念旧恶,各路英雄纷纷归附,咱们不如也去归降吧。”独孤武都听从了。后来事情败露,王世充将他们全都杀了。

    王世充进攻谷州(河南),任命秦叔宝、程咬金为将军,十分厚待他俩。但二人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公气量狭小,没有诚信,并非明主。”于是和唐军交战时,二人领着数十骑,到阵前下马叩拜王世充道:“蒙受您的恩遇,本应好好报答。但您性情猜忌,喜听谗言,不是能托付之人,请允许我们就此拜别。”说完跳上马背,投降了唐军,李世民素闻他俩大名,引为左右。一起投降的还有罗士信和李君羡。

    窦建德和宇文化及连续交战,打败了宇文化及,将他逼回了聊城(山东)。窦建德四面猛攻,守城将领支撑不住,开门投降。窦建德入城后活捉了宇文化及,然后去谒见萧皇后,说话都自称为臣。穿上白色丧服祭奠炀帝,哭得特别伤心。收好隋朝的传国印玺以及车驾仪仗等器物,最后将宇文化及和其同党在百官面前处死,首级悬挂军门之外。

    窦建德每次攻克城池,得到的资财都拿来分给将士,自己丝毫不取。平时只吃菜蔬和糙米饭,很少吃肉,妻子穿得也都是简陋的衣物。打败宇文化及后,俘获仆人上千,全部遣散。有不愿意留下想前往关中或洛阳的人,也听之任之,还供给他们路上的口粮财用,派军护送出境。然后送信与王世充结盟,上表给皇泰主,皇泰主将他封为了“夏王”。

    王世充暗中让依附自己的文武官员上不断上奏,催促皇泰主禅位于他:“天命无常,王世充功德隆盛,希望陛下能依从当年尧舜禅位的做法,成为一段佳话。”

    皇泰主气得拍案大呼:“天下,是我大隋高祖的天下。假如国祚未亡,你们这些话就不应当讲,假如真要亡我大隋,又何须朕禅让?你们当中,有多少都是朝中的老臣、旧臣,有多少是身居高位的重臣,你们尚且这么说,朕还有何希望?”面色严厉,满朝文武紧张得汗流浃背。退朝后皇泰主偷偷跑到了太后那里默默流泪。后来王世充还是派人伪造了皇泰主的命令,禅位给了自己,将皇泰主幽禁了起来。

    619年4月,乙巳日,王世充即帝位,国号“郑”,改年号为开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