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战略「高高手」:梁建章的「并购自卫反击战」-第3/4页

加入书签
不过,在去哪儿没有SAAS之前,给用户的体验和携程差距更大。有时候是为代理商内建一个网页,或者是把代理商自己的网站导过去,跳转也很差,经常出错。但是有了SAAS,用户体验就一致了,满意度就立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虽然,有的代理商会埋怨——自己原来积攒的私域流量(当时还没有这个词)被导入后成了去哪儿的流量资产,但考虑到机票行业是一个不需要客户忠诚度的领域,用户只追着低价走,而这些代理商又发现的确随着整个平台流量的水涨船高,自己挣到了更多的钱,这种抱怨也就平息了。

机票之战胜出,2011年底,去哪儿的月搜索量就超过了携程,2012年的时候,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不过,当去哪儿试图在另一个基本战线——酒店业务上也照此赶超携程时,却遇到了困难。

去哪儿从移动端发力,开始压制携程,以平台式的增长方式降维打击代理式的增长方式,打得携程步步退让,危机重重,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酒店业务方面,除了去哪儿的参与外,艺龙也参战了,还有今夜酒店特价这样的后起之秀,甚至美团后来也加入了战局,酒店的战局是典型的群雄逐鹿和携程份额不断被蚕食

林军的过程,但也是携程坚决抵抗的过程,这种抵抗是成功的。

2006年梁建章离开时的中国OTA市场,是一个硝烟散尽的战场。携程占据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艺龙仅占18%。按照对成熟市场的划分,第一名应该是第二名的2倍,是第三名的4倍。照这个来说,艺龙已经不足以对携程造成威胁,但事实上的第二名实际是空缺的,因此市场格局显示,谁坐上了老二的位置,那坐二望一就是指顾之间的事。

2012年的开头对于携程是令人不安的,安逸的节奏从来没有被打乱。关心员工不要太多加班的管理层照常运转,但在市场份额上,按照艾瑞的数据:携程在国内OTA市场中的份额下降到了35%,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为51.6%,2011年为41.1%,1年就掉10个百分点。

在梁建章负笈美国期间,原本底定的江山开始动摇,除了艺龙的数据强势回弹外,芒果、同程、途牛、驴妈妈、蚂蜂窝都冲了出来,如果说这些还是同类型的挑战者的话,那么垂直搜索+平台格局的去哪儿的冲击,则完全是降维打击式的。

有媒体统计,梁建章读书期间,艺龙的股票从7美元涨到14美元,携程从30美元跌到10美元,艺龙订单速度连续七个季度领先携程。

猛虎斗不过群狼,但是携程并没有倒下。

刚刚在机票大战中赢得一局的谌振宇,给去哪儿的酒店团队定下了「三个第一」的要求——酒店数量第一、业务增速第一、客户数量第一。

推了一段时间以后,去哪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酒店数量、业务增速和客户数量都上来了,但是客单价低,中高端用户认可度不高。

谌振宇认为,这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携程的服务水准高于去哪儿(尽管成本也因此高很多),所以在高端领域、商务旅客领域,携程的用户忠诚度非常高,而去哪儿由于模式原因,在这方面很难超过携程。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2012年采访去哪儿副总裁钱臻,他点评了携程模式——「携程不是一个平台化的模式,它是传统的佣金模式,它的本质是传统线下旅行社,线上的收入只占45%。我们的平台能够包容携程这样的公司。」

同时,钱臻又补充了一个例子说明区别:「携程的呼叫中心有9000人,而去哪儿仅有60人。你见过哪个互联网公司建这么大的CallCenter,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这个例子刚好也说明,能够「容下几百个OTA公司」的平台型企业去哪儿,所擅长的就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舞台和战场,不擅长的恰好是因为小b伙伴太过于分散,始终难以提升到一个均衡且高质量的服务水准。60人比9000人的例子当然说明了去哪儿的效率更高,但60人的服务怎么可能超过9000人的服务,何况那还是一个没有AI客服的年代。

林军另一个原因是梁建章回归后(touwz)?(com),对于捍卫核心酒店业务方面非常舍得花钱?()?『来[头文字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touwz)?(com),谌振宇回忆说:「高端酒店真是难以打进去,我们这边一出来,那边携程就半价了,五星级酒店直接五折,真是舍得花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