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精疲力尽:程维感受到了「死亡威胁」,该结束了-第2/4页

加入书签
一周补贴一亿,滴滴数据的暴涨给了快的不小的压力。不过,滴滴当时认为这只是一场为期一周的强攻,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滴滴即将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宝开始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同时,因为滴滴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略插一句,Uber在2014年2月13日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正式成为最大变量之一。

在快的开始跟进补贴,而滴滴暂时停止补贴后的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告诉董事们:「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

王刚回忆:「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滴滴将被对方超越。此时我在国外休假,听到这消息,所有的董事都惊呆了。」

的确,快的以前大概是滴滴的一半,谁也没有想到补贴竟然能够在一周之内逆转50%对25%的格局。

滴滴此刻,再次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否马上跟进补贴。事实上,并非所有投资人都乐见这种情况,「没有人希望看到我刚投资你,很快钱就被烧光的局面」。

这时候,滴滴内部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分歧。当时,程维正在开发「红包」产品,他的想法是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新型的红包补贴。

而在董事会(电话会议)上,王刚和朱啸虎共同提出:「如果等一个月后再反击,市场份额可能变成7:3,主动权将拱手让予对方,滴滴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

这个反向推演,源自当时滴滴对自家发起补贴的推演,具体的推演过程是,滴滴发起发起第一波亿元补贴时,如果快的不是六天而是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市场数据对比将是7:3甚至8:2。

王刚和程维第一次发生重大战略分歧。但这时候,化解僵局的恰好是财大气粗的腾讯。腾讯不仅第一次爽快地为亿元补贴买单,而且还提出,如果滴滴继续跟进,腾讯将一直分担补贴的50%,后来,据推算腾讯的补贴在10亿人民币以上。

徐传陞回忆说:「开始,滴滴的补贴比我们多,我们跟上了,后来滴滴还加码了,我们10块他11块。最后搞到每几个小时都调整补贴的节奏,每天花钱的量挺吓人的,听说2014年春节那段时间很多大婶出门买菜打车都不用钱了。我们投资的钱,本以为可以用一年,结果四个月不到就花掉了」。

王刚则回忆说,当补贴提高到十二元时,马化腾以多年运营游戏的经验,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程维采纳了这个方案。之后价格战越打越凶,根本停不下来。直到2014年2月底,马云在「

(touwz)?(com) 林军来往」写了文章,说打车软件让家人打不到车。滴滴立即把握时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补贴大战暂时告一段落。

其实,只是停了一小会儿。

新京报记载——具体的补贴形式则是这样的:2014年元旦,快的打车宣布,北京首次使用快的打车的新用户将获得30元的话费返还。活动持续一个月,预计总投入超过1亿元。而滴滴在1月10日开始补贴推广活动:用滴滴打车并微信支付的乘客,每一笔车费减免10元,且额外补贴10元给司机;此后,快的打车宣布对司机的红包从10元增至15元,仅仅是这笔增加的红包费用,就将让快的、支付宝阵营的总支出上涨5个亿。此外,快的每天设置10001个随机免单,比滴滴多出1个。

楼军说过一句话,快的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年多,但它贡献了非常多至今仍是出行行业核心产品的想法,吕传伟也展示了能吃苦敢拼搏的一流创业者素质。

快的不怂,就是吕传伟意志力的体现。

滴滴官史则记载,补贴战一直达到当年5月,才算停止攀升态势,因为实在是太花钱了,1-5月双方最保守的烧钱总额是20多个亿。

在补贴战期间,双方均承受了极大压力。滴滴的技术团队为了解决宕机问题,曾经5天5夜不下楼,有人的隐形眼镜半融化沾到了眼球上,只好去医院处置,有人出现了地震的幻觉,一惊一乍地跑出大楼,反而让办公室的气氛轻松了一点……这不是小说,都是官方史料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