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武后?-第2/4页

加入书签
    “此事尚未可知。”赵恪摇头否认。

    从蜀王的描述及他对天福帝的观察来看,这位帝王生性极为多疑,同时权利**也很旺盛。

    赵恪不太相信,天福帝会放着亲儿子不用,而用他这个外姓将领护卫宫廷。但蜀王的一句话便让赵恪豁然开朗:

    “正是因为你不姓李,所以陛下才会觉得你无反心。”

    也对,天福帝可能会考虑到亲儿子可以兵变登基,但他赵恪则完全做不到这一点。

    虽然作为庶子的蜀王兵变成功也很难获得朝臣支持,但是万一蜀王真的就想试试呢?

    至于赵恪,他与太子和鲁王都没有什么交情,而且隶属于中立的福安公主门下,自然更值得信任一些。

    都怪这里的历史上没出现过一个武后,赵恪于心里想道,否则天福帝怕是连福安公主也要提防一番。虽然一是公主一是皇后,但归根结底都是女子掌权,而且福安公主至少也姓李……

    旋即,他又想到了长江对岸那个以女子之身代掌大权的皇后。

    虽然名义上来说,那些送入宫中的奏折都是由重病不能起身的皇帝阅读后再口述批复,但实际上,举国上下皆知皇帝早已昏迷不醒,当家做主的就是那位皇后。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太子过于年幼,而且朝臣们大多认为太子并没有明君之象。

    皇帝昏迷之前,就曾有趁太子羽翼未丰而改立太子的打算,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实行就倒在了龙床上。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多年承平,女子地位较高,而且青国风气也更为开放,不乏有女子经商,甚至有主管纺织等事的女官出现。

    尽管这些女官所管理的不过是贡品丝绸的选拔等杂事,但她们也是真真正正受朝廷承认的官员,能从国库定期领取俸禄。

    第三个原因,就是那位皇后的娘家势力庞大。

    正所谓是一南一北,两关一崔。北方的一崔,指的便是清河崔氏;南方的两关,则指的是关家的两支:庐江关与建邺关。而那位关皇后便是建邺关的嫡系。

    南方战火较少,所以世家林立,各地割据势力颇多。其势力庞大,门生故旧遍天下,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剿除他们。

    对于这些犹如一个个小型皇帝的世家,青国皇帝的解决方式是扶植一部分,打压另一部分。

    其中,作为建邺地头蛇的关家自然成为了扶植对象。在皇后逝去后,皇帝立关家女为皇后,但同时也将手握兵权的关家家主升为太师,明升暗贬地夺去的军权。

    而关皇后的兄长也从此再未独立出征。作为补偿,关家在文官上的势力得到了扩充,变得几乎权倾朝堂。

    但经过此事过后,关家便从勋戚与世家恐怖结合逐渐变成了以诗书传家的普通世家,再无尾大不掉的可能。

    皇帝的谋划堪称高瞻远瞩,他甚至提前预知了青夏将有大战,军权将会膨胀,所以提前收拢了军权。

    但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想到正值壮年的皇帝突然地倒下了,所留下的孩子中最大的也只有十二岁。

    刚开始,皇帝还只是不能起身,尚能躺着听取奏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情况逐渐恶化,双眼近乎失明,手脚也不能移动,皇后只能日夜给他诵读奏折,再亲手记录皇帝的批复。

    现在,皇帝已经昏迷了。偏偏他的心跳有力,呼吸悠长,但是就是无法醒来。

    于是皇后顺势接管了大权。初时,她还只是在宫中只批奏折而暂罢朝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