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师,书,画-第8/10页

加入书签
    长男马七待诏

    门人王秀先生二待诏

    赵待诏马十一待诏

    马十二待诏马十三口口

    范待诏魏待诏方待诏赵待诏

    著名绘画史专家王伯敏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绘画史》中对这些画工的题记进行了说明。画工作画完成后,以有名望的画工领衔署名,上述题记中的马君祥、朱好古是当时北方有名的画工,所以上述题记由他们领衔。

    在画工题名中,有的写有“待诏”,有的没有。这里的“待诏”与宋代画院的“待诏”有所不同。此处所题的几位“待诏”,表示他们是许愿寺观并为寺观专门作画的职业画工。如在清代画工的行例中就有一则提到,“先生、老司许愿三年、五年或终身为寺庙待诏”。有些画工因未向寺庙许过愿,就没有“待诏”的头衔,这是民间画工的习俗。

    画工的种类、业务与报酬

    古代画工一般可分为四种,包括单独作业的画工、征入宫禁中的民间画工、寺院专职画工、兼职画工等。

    第一种为单独作业的画工。他们从小拜师作画,出师后就在社会上以绘画谋生。能够单独开业的专职画工,一般技艺都相当出色,否则就难以靠此为生。如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入宫前,就已是东洛一带最有名的专职画工。

    此外,一些画工还受雇于权贵或地主之家,为豪富家的建筑、木器、工艺品绘画,长则数年,短则数月半载。如唐代画工王香,受雇主人家长达十年。宋代画工需求量大,专业画工和单独作业的画工都普遍增多。明代专职画工较少,却开始出现较大的画铺。清代恰与明代相反,其专职画工的数量远迈唐、宋。

    堂画

    南宋临安城郊外,每逢节日,有张挂“堂画”的风俗。堂画为巨幅彩图,绘有圣贤行事,民间传闻等内容,画工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形式的画一直流传到元代,以后逐渐消失。

    第二种是征入宫禁中的民间画工。此种画工汉代已有,如毛延寿等。唐代征入宫禁中的民间画工数量很多,其中有些直接与皇帝接触,地位较高;另外一些则归属于皇门将作监,地位较低。明代实行“工匠供役法”,每年规定征调工匠6000名,其中就有不少画工。被皇家所征的画工,其工作一般为绘制宫室彩壁或皇家陵寝的壁画。

    第三种是画僧,即寺院的专职画工。他们常常是长年累月在寺院、石窟作画。画僧也分等级,高级的画僧待遇较好,其余普通画僧专供役使,特别是小画僧,工作繁杂,多做些填彩加工的工作,保管画具,调配颜色,以及扎搭画架等,人称“画杂工”。

    第四种是兼职画工。这类画工成分复杂,人数众多。如漆匠或泥木匠,在工艺制作和造房时兼从事画画,甚至绣花女工也能成为优秀的兼职画工。如唐朝有位妇女善绣屏风,诗人赞她“争拈小笔床上描”。又如宋人郭铁子,原是精巧的铁工,长于画山水,工余为人作画。明代的兼职画工较多,如彩塑画工,其主业常为泥水作,凡壁画、彩灯画,常由油漆匠兼作。

    画工的业务很多,有壁画、漆画、帛画、泥塑、石刻、人像、卷轴、年画、版画、风俗画、画船画,为村社节日作画,为书刊作画,还有为酒瓶等产品画装饰画的,不一而足。

    灯画

    古人有元宵节赏灯之习,灯的品种很多,有高灯、风灯、金灯、银灯、丹凤灯,全由民间画工行勾描色彩而使灯画交辉。直至现代,民间灯画还盛行不衰。

    清代民间画工的作画范围相当宽广,当时流行有一句话专讲作画范围的:“寺庙与学舍,粉壁神像轴。船花酒坛口,龙灯鸡蛋壳。”那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画种,如皮影画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