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张天师还设置专门的静室,让病人在静室内打坐,诚心诚意地向神灵忏悔,再由教徒为病人写“三官手书”。即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手书内容说自己遭受疫灾,难以医治,诚心忏悔,祈愿太上老君及三官消除前世今生的罪业。
三官
“三官”即指来源于古代神话的天官(天帝)、地官(地神)、水官(水神)三神。古代神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经过这样的心理疗法之后,再辅以张陵配制的符水、药物,治愈了很多病人。老百姓从此将张天师视为神明,争相皈依他的大道。
入道的人需交纳五斗“信米”。遇到饥荒时,就拿这些米接济灾民。在那个灾殃不断的时代,这一举措受到了穷人的欢迎,入道的人越来越多。后世将张陵创立的教派称为“五斗米道”。另外,由于张陵有“天师”之称,所以该教派也叫“天师道”。
可以说,张陵才是道教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据说,他活到123岁时得道成仙,和夫人雍氏、四个女儿在青城山云台峰白日飞升,其子张衡继承了天师之位。
张陵所创建的五斗米道,是一个具有道德性、社会性的宗教团体。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之所以能盛行千年,与其早期就建立起了完善的体系大有关系。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受到历代信道君王的尊崇,被尊为天师、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在张陵之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相继担任天师,继续传播五斗米道。张鲁任天师的时期,五斗米道发展迅猛,教团组织愈加严密,而且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张鲁以教法治民,讲求诚信,统治汉中多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太平道——张角创教与黄巾起义
张角,河北巨鹿人。他和张陵一样,也致力于创立一个庞大的道教组织,其最终目的,却是要扯起反封建的大旗。东汉中叶以后,封建王朝横征暴敛,加以水旱频仍,疫病流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张角便领导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
张角巧遇南华老仙,得蒙传授《太平要术》。后来,张角开始在各地传道,其所建教团为太平道。张角便遣弟子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暗中宣传《太平经》中反对剥削敛财的主张,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十几年间部众发展到几十万。
张角入道
《三国演义》中写道:“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张角“周遍天下,置三十六方,各有所主”,即把所有信众按军事形式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各设渠帅总领其事,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组织各“方”教徒,秘密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决定在各地同时起义。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角提前行动,起义军头戴黄巾,一时“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然而,这次起义由于起事仓促、准备不足等,进展并不顺利。后来,张角病死在军中。不久,他的弟弟张梁、张宝也都战死。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黄巾军迅速瓦解。
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于五斗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三官
“三官”即指来源于古代神话的天官(天帝)、地官(地神)、水官(水神)三神。古代神话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经过这样的心理疗法之后,再辅以张陵配制的符水、药物,治愈了很多病人。老百姓从此将张天师视为神明,争相皈依他的大道。
入道的人需交纳五斗“信米”。遇到饥荒时,就拿这些米接济灾民。在那个灾殃不断的时代,这一举措受到了穷人的欢迎,入道的人越来越多。后世将张陵创立的教派称为“五斗米道”。另外,由于张陵有“天师”之称,所以该教派也叫“天师道”。
可以说,张陵才是道教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据说,他活到123岁时得道成仙,和夫人雍氏、四个女儿在青城山云台峰白日飞升,其子张衡继承了天师之位。
张陵所创建的五斗米道,是一个具有道德性、社会性的宗教团体。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之所以能盛行千年,与其早期就建立起了完善的体系大有关系。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受到历代信道君王的尊崇,被尊为天师、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在张陵之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相继担任天师,继续传播五斗米道。张鲁任天师的时期,五斗米道发展迅猛,教团组织愈加严密,而且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张鲁以教法治民,讲求诚信,统治汉中多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太平道——张角创教与黄巾起义
张角,河北巨鹿人。他和张陵一样,也致力于创立一个庞大的道教组织,其最终目的,却是要扯起反封建的大旗。东汉中叶以后,封建王朝横征暴敛,加以水旱频仍,疫病流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张角便领导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
张角巧遇南华老仙,得蒙传授《太平要术》。后来,张角开始在各地传道,其所建教团为太平道。张角便遣弟子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暗中宣传《太平经》中反对剥削敛财的主张,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十几年间部众发展到几十万。
张角入道
《三国演义》中写道:“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张角“周遍天下,置三十六方,各有所主”,即把所有信众按军事形式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各设渠帅总领其事,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组织各“方”教徒,秘密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决定在各地同时起义。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张角提前行动,起义军头戴黄巾,一时“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然而,这次起义由于起事仓促、准备不足等,进展并不顺利。后来,张角病死在军中。不久,他的弟弟张梁、张宝也都战死。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黄巾军迅速瓦解。
起义失败之后,太平道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于五斗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