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合一
历代张天师统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称为“三山合一”。明朝,太祖朱元璋敕命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立“万法宗坛”,乃“万法归宗”之义。从此,“正一天师道”便是包含了符箓诸派的统一的道教组织。
北宋的真宗、徽宗皇帝特别崇信道教,大大推动了道教的传播。南宋朝廷不太崇信道教,甚至还向道士征收免丁钱,但龙虎山历代天师仍被朝廷召见,在宫中设醮。当时,金朝统治区的王重阳主张性命双修,创立了全真教和出家制度。
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尊崇,全真教达到极盛。元代,在江南有许多知识分子信奉道教,宣扬三教同源,逐渐向理学靠拢。后来,紫阳派融入全真教,成为全真教南宗;原全真教则被称为北宗。符箓诸派则合为正一教。
明清时期,统治者严格限制道教活动,道教在教理教义上逐渐失去创造性,走向了衰落。唯有明朝武当山真武崇拜曾盛极一时,清朝道教的主要活动则在民间。
近代,道教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在几大宗教中势力最弱、政治影响最小。道教组织松散,许多道士文化水平低,缺乏宗教知识,但道士陈撄宁、易心莹等,仍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延续了道教的法脉。
五斗米起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张陵,东汉人,传为张良后裔。传说,张母夜梦神人自北斗而降,给她服下一颗香气袭人的丸药,于是就此怀孕;又说张陵降生时,异香满室,数日不散。
张陵自幼聪明,与“道”结下不解之缘。7岁时,他就开始研读《道德经》和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等书籍。24岁时,他被乡里举荐,入太学学习。
后来,张陵被朝廷征召为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在任期间,他体恤下情,勤政爱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张陵很快辞官归隐,到北邙山修道。
多年后,他带着弟子离开北邙山,寻找更好的修炼之所。传说他们在一只仙鹤的指引下,来到了山色秀美、人迹罕至的云锦山,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开始使用九鼎丹法炼制仙丹。
云锦山炼丹
传说,第一年红光照室;第二年丹炉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第三年九鼎神丹炼成。丹成之后云锦山现出龙虎之形,张陵认为这是神丹炼成的祥兆,于是改称云锦山为“龙虎山”。年过花甲的张陵服用了九鼎神丹以后,变得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健步如飞。
炼丹成功后,为了向世人传道,张陵便率弟子数人从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金牛古道进入蜀中地区,将风景秀丽的鹤鸣山选为传道的基地。
在鹤鸣山中,张陵将《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神话为太上老君,奉其为道教教主。他将《道德经》作为道教主要经典,并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24部道书。
在这本书中,张陵断言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他还声称,君主如果按“道”去治国,国家就会太平。凡人如果按“道”去修行,就能长生不死。为了坚定徒众的信心,他还自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有一年,蜀地瘟疫流行,张陵便和弟子们运用灵符、法水、神咒等救治世人。人们口耳相传,都说他医术神奇并能降妖伏魔,都纷纷拜入其门下,跟随他修习道术。张陵常教导弟子要修心养性、救治百姓。他还教老百姓制盐谋生,人们极为敬服他。
此外,张天师还设置专门的静室,让病人在静室内打坐,诚心诚意地向神灵忏悔,再由教徒为病人写“三官手书”。即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手书内容说自己遭受疫灾,难以医治,诚心忏悔,祈愿太上老君及三官消除前世今生的罪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历代张天师统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称为“三山合一”。明朝,太祖朱元璋敕命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立“万法宗坛”,乃“万法归宗”之义。从此,“正一天师道”便是包含了符箓诸派的统一的道教组织。
北宋的真宗、徽宗皇帝特别崇信道教,大大推动了道教的传播。南宋朝廷不太崇信道教,甚至还向道士征收免丁钱,但龙虎山历代天师仍被朝廷召见,在宫中设醮。当时,金朝统治区的王重阳主张性命双修,创立了全真教和出家制度。
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尊崇,全真教达到极盛。元代,在江南有许多知识分子信奉道教,宣扬三教同源,逐渐向理学靠拢。后来,紫阳派融入全真教,成为全真教南宗;原全真教则被称为北宗。符箓诸派则合为正一教。
明清时期,统治者严格限制道教活动,道教在教理教义上逐渐失去创造性,走向了衰落。唯有明朝武当山真武崇拜曾盛极一时,清朝道教的主要活动则在民间。
近代,道教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在几大宗教中势力最弱、政治影响最小。道教组织松散,许多道士文化水平低,缺乏宗教知识,但道士陈撄宁、易心莹等,仍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延续了道教的法脉。
五斗米起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张陵,东汉人,传为张良后裔。传说,张母夜梦神人自北斗而降,给她服下一颗香气袭人的丸药,于是就此怀孕;又说张陵降生时,异香满室,数日不散。
张陵自幼聪明,与“道”结下不解之缘。7岁时,他就开始研读《道德经》和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等书籍。24岁时,他被乡里举荐,入太学学习。
后来,张陵被朝廷征召为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在任期间,他体恤下情,勤政爱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是,张陵很快辞官归隐,到北邙山修道。
多年后,他带着弟子离开北邙山,寻找更好的修炼之所。传说他们在一只仙鹤的指引下,来到了山色秀美、人迹罕至的云锦山,于是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开始使用九鼎丹法炼制仙丹。
云锦山炼丹
传说,第一年红光照室;第二年丹炉顶上出现五色祥云;第三年九鼎神丹炼成。丹成之后云锦山现出龙虎之形,张陵认为这是神丹炼成的祥兆,于是改称云锦山为“龙虎山”。年过花甲的张陵服用了九鼎神丹以后,变得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健步如飞。
炼丹成功后,为了向世人传道,张陵便率弟子数人从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金牛古道进入蜀中地区,将风景秀丽的鹤鸣山选为传道的基地。
在鹤鸣山中,张陵将《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神话为太上老君,奉其为道教教主。他将《道德经》作为道教主要经典,并撰写了《老子想尔注》等24部道书。
在这本书中,张陵断言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他还声称,君主如果按“道”去治国,国家就会太平。凡人如果按“道”去修行,就能长生不死。为了坚定徒众的信心,他还自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
有一年,蜀地瘟疫流行,张陵便和弟子们运用灵符、法水、神咒等救治世人。人们口耳相传,都说他医术神奇并能降妖伏魔,都纷纷拜入其门下,跟随他修习道术。张陵常教导弟子要修心养性、救治百姓。他还教老百姓制盐谋生,人们极为敬服他。
此外,张天师还设置专门的静室,让病人在静室内打坐,诚心诚意地向神灵忏悔,再由教徒为病人写“三官手书”。即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手书内容说自己遭受疫灾,难以医治,诚心忏悔,祈愿太上老君及三官消除前世今生的罪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