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4章 良家子-第2/3页

加入书签
    至于缴纳算赋的钱财来源,高顺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只说他已经变卖了家中器物,再加上可以去做一些短工,足以承受每年的算赋。

    听到高顺这样说,高平再次展开了眉头,答应收高顺作为侄子,向里正和乡啬夫说明入户的情况。

    随后,高顺开始向高平打听起乡里中退役老卒的情况。

    雁门作为边郡,民众参军比例较高,合丘北乡中退役的军士也不少,不过多数是豪强子弟和良家子出身,高顺很难与他们打交道。

    其中最适合高顺前往拜访请教的有两位:

    一位住在东阳里,名叫邓冲,是一位退役的步兵屯长。原本家境尚可,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导致邓冲老年丧子,家道衰落,这位老卒的晚年生活有些凄惨。

    另一位叫做杜尚,是一位退役的斥候,正值壮年,现在在丘阳亭担任求盗,负责一亭的治安抓捕。

    与两位老卒结识之后,高顺得知,识字对从军,尤其是对成为军官非常重要。

    于是又去买了束脩,作为拜师礼物,请乡三老允许自己与乡间孩童们一起接受启蒙教育。

    然后在杜尚的建议和帮助下,高顺购买了猎弓猎弩,用于练习臂力和弓箭准头。

    做完这些准备之后,高顺接下来几年的生活竟然过得像那些良家子一样。每天不用为吃食担忧,不用忙于田间劳作。只管按照两位老卒传授的军中经验,日日锻炼身体,勤习武艺。

    每逢乡三老讲学的时候,高顺都会前去旁听学习,虽不能明经晓义,基本的识文断字却不再是问题。

    时不时的,他还会帮助邓冲做一些修缮房屋,劈柴打水等家务,向邓冲请教步卒战阵之道,与他一起思考军阵,演两军阵前变化。

    又或者跟杜尚学习一些斥候常识,布置小的陷阱,然后拿起猎弩,到山林田野间捕捉野雉野兔等,带给两人补贴肉食,也给自己打打牙祭。

    三年下来,正在长身体的高顺变得魁梧壮硕,身体条件已经完全满足军士的选拔要求了。

    由于双亲早逝,合丘北乡也没有与高顺相熟的少年玩伴,再加上整日习武,十七岁的高顺有着远超同龄的沉稳干练,也养成了寡言少语的性格。

    平日里,沉默不语的高顺,常常带给高平一家人一股严肃不可侵犯的感觉。这倒是让高平对高顺愈加看重,当成了真正的亲人。

    对于高顺从军前的这段经历,高国既有唏嘘,更多惊叹。

    结合两世的记忆,高国清楚,东汉王朝的正规军人一年军饷约3万钱,其中1万钱左右是用于每年每人的粮食、衣物、甲器等使用损耗。

    再加上难免的克扣和贪墨,实际到军士手中每年结余的约在10000钱至18000钱之间。

    这个数字相比其他的绝大多数王朝都要高得多了,因此在尚武精神犹存的汉朝,从军算是一个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的职业。

    而东汉王朝从军的人,要么是出身贫寒的黔首,想要补贴家用或是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要么就是已经衣食无忧的豪强子弟和良家子,需要服从家族的整体发展考虑。

    高顺的例子可以说恰恰居于两者之间,又同时反映出了两者的不同境况。

    假若高顺不是父母双亡,而是父亲早逝,母亲尚在,他与母亲两人恐怕也难以照料八十亩的田地。

    很有可能高顺就得选择卖掉四五十亩田地来摆脱暂时的困境,等到长大自己后,再通过从军来补贴家用,顺便给自己攒下一笔老婆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