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4章 良家子-第3/3页

加入书签
    很有可能高顺就得选择卖掉四五十亩田地来摆脱暂时的困境,等到长大自己后,再通过从军来补贴家用,顺便给自己攒下一笔老婆本。

    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黔首从军了,当田地的收入不能够再满足自家的食用和税赋时,通过从军来合法地开拓家庭财源,同时省下一个人的口粮,成为了一种在边郡尤为普遍的选择。

    反过来,当他进入高平家的时候,他并不需要供养高平原有的一家四口人。当然,也没有哪个五口之家能指望一人从军就养活全家。

    而高顺成年后不可能分到高平家的财产和土地,另立门户。所以他另谋出路是必然的。

    事实上,即便高平家达到了10万家财的中产之家,而下一代又有2、3个成年男丁的话,均分家产都必然会导致下一代人进入越来越穷的境地。

    这种时候,这样的家庭选择供养一个人,不参与农业劳动,从小培养成准军人,攒一份新的家财,也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大部分良家子选择从军的原因就在于此。

    一个良家子从军五到十年,如果没有阵亡,攒下的军饷足以回乡买下一大片田地,顺带着可以帮助整个家族向小地主甚至小豪强稳稳迈进一步。

    这也是汉代豪强子弟从军积极性较高的根本原因。

    实行募兵制的东汉并没有固定的征兵处和征兵季节,一切要等到国家有战事需求,或者补充退役军人缺额的时候,才会发布招募士卒的通知。

    好在雁门地处边郡,边境战事相对频繁,高顺年满十七后,没等几个月就从杜尚那里听说了朝廷下达了招募材官勇士的诏书。

    于是他为自己又购置了两套看着还不错的行头,向里正和乡啬夫做了从军应召的报备。

    临近参军之前,高顺买了酒肉,再次拜访了邓冲和杜尚,感谢这两人三年间对自己如师如父的教诲。

    两人见证了高顺一天天长大所发生的变化,看到今天这个神色坚毅的少年,邓冲忍不住老泪纵横,说道:

    “吾曾有幸听闻一位将军,在校场选军的时候说过:能不畏矢石,执戈向前者,是为一军之胆,可称先登之士;能不惧奔马,严守阵型者,是为军中磐石,可称陷阵之士。而今以汝之坚毅沉稳,已然陷阵士矣!”

    听了邓冲的话,杜尚哈哈一笑,大声说道:

    “先登虽勇,多死于冒进,陷阵刚强,却能长存。汝可得再多几分斥候的机警,届时,陷阵亦可灭先登矣!”

    此刻酒席间的几人都绝未想到,杜尚的这番酒醉之语,竟然一语成谶,在二十年后的一场悲壮战事中,成为两支传奇军队交战历程的最佳注脚。

    ----------------

    注:之所以在前面花了这么多章来描写高顺。一方面是因为本书三主角的设定,先天决定了整本小说没法像其他的小说主角,就一条线的升级打怪就行了,也不存在一两个人的经历就能够丰富详实地反映出整个汉末三国的生态结构。

    另一方面,本人认为这个时代的主角永远是这些璀璨的英杰们,他们都有各自完整且独立的人格,他们也应有着各人的故事。

    关于高顺的记载在史上不过寥寥几笔。一个出身普通的人为何会从军?又怎么能识字?甚至接触到兵法,一步步成为名将?这当中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其他与高顺类似出身背景的人亦可作为参考。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