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来信(16)
向明:
昨天腊八,刘嫂根据我的要求,以地瓜干为主,加上黄豆、豌豆、蚕豆、筱豆、大枣、糯米、花生七样食材,放进适量红糖,柴锅慢熬,是为“八宝粥”。上午九点,刘嫂送来两碗,她说没想到我的这个配方熬出的粥真好喝,她们全家人人喝了两碗,一大锅粥平时吃两顿,这次一顿喝个精光。我说,你们平时大概没有这样多的粗粮搭配,天天吃地瓜喝瓜干饭,哪有别味,我当年在老家吃地瓜喝地瓜干饭把胃吃厌了,很长时间没这样吃了,吃个新鲜罢了,再好的食物,天天吃也会吃厌。
下午刘嫂邀请我去她家吃水饺,她公公婆婆说,以后别让桂花送饭了,来家里吃吧,反正都是一个锅里的饭。刘嫂说,这哪能行,陈教授一个人清净,还是我做好送去吧。我知道,刘嫂公公婆婆的话不是客气,为我好,怕饭菜做好送到我这里凉了,伤我的胃,而我只能记住老位老人的好,却不能在那里吃,可能一个人吃饭习惯了,不仅喜欢静,更喜欢饭食的时候考虑问题。
今天参加了一场宴会,你二叔家王向全弟弟也就是刘桂花说小叔子的订婚宴,让我又开了一次眼,你在家肯定也会参加。
我第一次知道也是第一次见到订婚这么大的场面,全村随份子,亲戚朋友送礼,如同结婚宴。我看着热闹,三天前送去一百元礼,你三叔王昌勋说什么都不收,后来还是你爸爸帮着打圆场,说让陈教授做我门男方的主持人,我说我对这些礼仪真不懂,但我可以作为男方代表陪客,接待女方家人。刘嫂说这太好了,有陈教授在,给我们家多大面子,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你这个兄弟媳妇22岁,县城街道人,没有固定工作,人长得很有精神,伶俐大方,眼里带着笑意,像演员像笑剧主持人;你弟弟王向全跑江湖,搞贸易,国内国外东西南北的走,做的皮货生意,说是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两人见过三次面,便谈婚论嫁。
昨天在刘嫂家吃过晚饭我来到你三叔家,帮忙的人全到了。你三叔说晚上怎么不去他家尝席,我说我不想吃宴,就想吃水饺,我还得感谢你理解我呢。我和司仪和你爸爸叔叔们一同商议迎客待客的方案,房院打扫,门前喜联,屋内外挂红幕采红帘,酒桌放置,宾客安排等等的。大家喝着茶吸着烟,慢吞吞的聊着,你知道,我对烟过敏,远远地在另一张桌子上,刘嫂和向全陪着我说话,你爸爸和你家三叔那边商量好了,就来跟我说一声,我有什么想法就让向全过去给他们说。你三叔笑着跟我说,对不起了陈教授,农村就这样,烟酒不分家,让您受害了。我说我很高兴看这样的场面,你们该喝就喝该吸就吸,太客气了,显得生分。
我的主要任务写几幅喜联,上百封请帖;这种订婚喜联我没写过,问问村里的几个老秀才,他们说和结婚喜联一样,我说这任务还是交给你们吧,别写不好让人笑话,老秀才说咱们一块写;那一百多封请柬更要大家一同写了。
我拟了你三叔家屋门家门的两对喜联,没想到你大爷你们家都要贴红联,就让几个老秀才去写。我的两幅喜联是这样写的:
第一幅:上联:一路迢迢华灯耀目下联:两心脉脉情景宜人
横批:风详云和(张贴在大门)
第二幅:上联:凤号鍼神待周礼下联:才俊依马咏好逑
横批:琴瑟友之(张贴在屋门)
晚上九点多,
人没有去的意思,屋内屋外,站满了人,大家借着机会说东家聊西家,这家媳妇那家新妇,孩子长孙子短,公公婆婆一骨碌的话说个没完,我一边听,一边插言说起我老家的习俗,人们围在我身边安静地听我讲老家的风俗。我体会到人对远方对他乡的那种不是向往胜似向往的新奇心,回头又全感到自己的家乡亲切神圣好处连连。
今天上午七点半,接到刘嫂电话,说去三叔家吃喜宴,我说怎么早,她说早吃完早安排别的事。早宴八碗四汤,为参加招待客人的亲戚朋友准备的,八碗:鸡鱼肉,三个炒菜,两个冷盘;四汤:疙瘩汤、鱼丸汤、鲜虾汤、萝卜汤。**人七八个人对付一桌,不分长辈晚辈,随意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