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来信(14)
向明:
我们两个元旦提前一天走不会受限制,不像其他有工作的人,放假那天才能回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如果想见面,随时可做安排。不过,你的学习重要,我则悠闲自在,明年春上,北方庄收拾好,你再来,我等你。
你说的向新嫂,我的确给她提过不少建议,因为每次给我送饭,她都要在我的书橱旁驻足浏览一番,我电话中好几次要你给我寄的书都是给她的,可惜环境不允许,至今听她说才读完两本。丈夫不在家,她身上的担子重,家务事多,好在她能抽空读,已经很宝贵了。有时我吃饭时,简明扼要的跟她讲讲书中的大意,帮她理解下。至于会不会搞创作,她是你的嫂子,你可以多给她鼓励动员。
我写的信,没什么价值,更没有什么理论,往大的说去,无非我的一点看法,特别是这些故事,平铺直叙,连白描算不上,不过看了听了新奇,动笔记录下来。你看春秋战国时的史书,叙事简约,详略有致,人物鲜明,那才是叙事散文的精品,才称得上精彩。我常向文学院学生推荐,多看历史散文,尤其是我们古代的那些历史传记,既能知史,又能学习创作方法,还能促进对古代文学文化人物的了解。
北方庄听到看到的,会引起我二十几岁以前在我家乡生活时的那些人和事,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之事大同小异,无论中外。人的那些事,不过两个字:生、活。生,生存状态;活,活的方式。这就是文化,就是历史。自从有了文字,有了文字记录,简单的生活记录越来越复杂,观点、理论、学派,五花八门;争吵、判断、扬弃,无有静止。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信哉!
既如此,我仍然禁不住新奇,继续写我的“北方庄见闻”。今天要写的还是个陈旧的故事,名叫“三兄弟枉读圣贤书,天籁女敬孝示人伦”。
北方庄南头有四家姓李的,都在缌麻五服之内,其中李挺玉一枝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李宏光,次子李宏远,三子李宏知,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生,李宏光、李宏知在城内教学,李宏远在张庄镇中心中学上班,女儿李宏燕最小,本来嫁在山下的王家庄,后随丈夫迁到县城居住,没有工作,良家妇女相夫教子。
李挺玉中年失伴,一手拉扯四个子女长大;待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立家立业,女儿李宏燕看父亲五十岁上,正是壮年,曾劝父亲续弦,无奈三个儿子不许,李宏燕问哥哥们为什么,哥哥们的回答很勉强:感情上过不去。李挺玉做了二十多年的鳏夫,每日清汤寡水琴弦无声,城中和镇上的三个儿子曾喊他去他们那里过,他以住不惯楼房为由拒绝了,却又常到女儿家小住几天,然后悄不声地回北方庄。每次去女儿家,女儿给城内两哥哥下通知,李挺玉皆不允许,说过几天就回,别麻烦他们。女儿说,你来一次城里不容易,给他们说一声吃顿饭应该的吧,怎么麻烦他们了,老头就生气说你给他们说吧,他们来了我就走。女儿犟不过父亲,只好作罢。
人吃五谷杂粮天送老弱病死,李挺玉七十二岁上患了胃癌,去地市医院做手术,四个孩子跟去了,第一天检查,第四天排到手术,手术结束,大家商量,各有工作,不能都陪在医院里,老大说轮流看护吧,大家说行,一家两天;但五天后,
三个儿子跟妹妹说我们工作繁忙,单位离不开,请一天假扣几十,你既然没工作,多陪陪父亲吧。女儿听着是这个理,点头答应了,却不知道女儿陪护父亲有很多不便,开始在床上大小便,女儿隔着被子送便盆,老父亲心里对三个儿子有火,却不说;后来能下床了,再去厕所,有时自己举着吊瓶,有时喊病房内的别人帮忙扶持。医生护士很奇怪,四个孩子怎么只有一个女儿伺候父亲,问女儿,女儿说哥哥们工作忙离不开,护士说忙什么忙,离不开请假啊;女儿说请假不是扣工资吗,护士说,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扣工资。
时间不长,整个医院传开做儿子的不孝,替李宏燕不平。李宏燕听了背后流泪,人前要给哥哥们说好话打掩护。半个月后,在省外煤矿工作的女婿姬昌新专门请假回家看护岳父,这让医生护士病人们更不平了,就有一个大夫从入院记录上找到李宏光电话,打过去一阵怒骂,说自己从事二十年的医生工作了,没见过你们这种当儿子的,你们怕请假扣工资,你妹夫就不怕?赶快回医院来,不然的话找记者跟你们曝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