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与社会学同游-第6/11页

加入书签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我当初没有参与高考,我会不会成为一名世界级别的电竞冠军?要是我当初没有循规蹈矩地成为一名社畜,而是跑去环游世界,我又没有可能经历像电影一样波澜壮阔的人生?

        彼得伯格无情地告诉我们,成为电竞冠军和电影主角的潜在可能性正是我们的社会长久以来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想要扼杀的东西。你以为你在追求世俗的成功?不,是世俗欺骗了你,它需要你去追求它所定义的成功。

        学校告诉你,只要你努力学习,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获得光明的未来。但它从来不说纸面上更高的升学率直接与校方将会获得的经济利益挂钩,它也从来不说自己被赋予的职责不是为你谋取更好的工作,而是为企业培养未来合格的劳动力。

        当然,即便你看透了这些令人心寒的现实,你也依旧是无计可施、无从反抗。因为似乎并不存在更好的选择。

        不过,彼得伯格到底还是一个相当亚撒西的建构主义学者,为了补偿自己给读者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他最终还是提出了他认为行之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游离”。

        他希望,这种“游离”的策略,能够带领大家飞离普遍的不自由,冲向无垠的自由。

        (三)、个人问题:游离的演员

        什么是“游离”?

        作者把它定义为了一种追求真相,却假装一切如常的姿态。

        为什么要解释真相呢?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那样,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第一要务便是追求真相。

        科学家们应当相信,“真”可以自发地为人们带来“善”,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洞见将自动地为他的思想解开社会强加的枷锁,为他带来心智的自由。

        为什么要假装一切如常呢?作者解释道,一个人的身体和思想应该被分开看待:“我”的内心和“我”所在的现实社会不同,是一个倏忽万变,无穷复杂的小世界,一个深不见底的“黑箱子”。他人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黑箱子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他们眼中的“我”不过是这个黑箱子愿意呈现的一小部分,是“我”精心选择的结果。

        因此,尽管你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身体的自由,你却可以在内心世界中取得思想的自由。只要我们愿意采用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或者说一种“游离”的超然境界,我们就能够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不过是一场大戏,所有人都是这场戏中的演员。

        在这场大戏里,有的人入戏太深,早已失去了跳出角色的可能性。但你演得漫不经心,躲在黑箱子后头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知道那些都是谎言,你知道一时的屈服不过是理性计算得失后的结果,是一种为了实现目的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你时刻提醒自己其实拥有着罢演下台的权利,并且做足准备,可以在需要砸场时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冲动的反抗无异于愚蠢的自杀。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先摆出一副顺从的假象,为心智的彻底自由争取时间。

        心智的自由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暗中积蓄力量,能够将社会强加的“规定”转变为可以反抗的“潜能”,它将为一切将来的反叛行为扫平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