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与社会学同游-第5/11页

加入书签
        他将先去考察人们究竟怎么理解爱情、婚姻以及婚姻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进一步地追问这种理解是如何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意识到,这种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其实与某一特定地理位置的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在这一基础上,如果他还能具备一种世界化的视角,他就会清醒地意识到,所谓对错都只是相对而言的东西。就像在太平洋的群岛上,一名女子可以自由地选择三个丈夫;而在中东某些极为保守的宗教国家中,一位女性只要让男性看到了自己没有被面纱蒙住的脸,就可能遭受被乱石击打致死的酷刑。

        所以,一位社会学家永远不会在纠纷中只看见加害者和受害者、只看见男人和女人、只看见丈夫和妻子。他可以更加轻松地把双方还原为复杂万分又无限有趣的人类,理解他们的七情六欲、理解常人的生活不易。他会觉得,万事都不可一概而论,最重要的是让双方都能在未来获得幸福,而非对已经犯下的过错施以惩罚。

        所以,在社会学家这里,道德失效了,法律失效了,流行的观念失效了。这绝非因为社会学是一门丧心病狂的学问,而是因为它是一门追求真相的科学。科学看破了传统价值标准中的谎言,它追寻着真实本身,因为它坚信着真实即能带来人类之善。

        总之,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被质疑的。世界上既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没有什么事物是能被轻松归因和认知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寻常而连续的现象中,其实永远潜藏着异常和断裂的层次。

        而这种对世界不存在标准答案的认识,就是所谓的“建构主义”。

        (二)、社会问题:普遍的不自由

        在探讨完社会学的基本前提假设之后,作者得出结论:通过不断建构谎言,社会束缚了我们,它带来了人类普遍的不自由。

        但这种束缚不是像把犯人投入监狱那样简单、纯粹又□□蛮横的外力规训,而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双向束缚。不仅作为整体的社会在运转的过程中无情地束缚着个人,而且个人也会主动地想要被社会束缚。

        一方面,社会外在于我们,它是客观的事物和既定的事实。通过温和的教育和严厉的惩罚,社会界定了我们的身份选择、道德规范和责任义务。

        另一方面,社会是个人行为的结果。毕竟,是我们人类自己而非什么天外来客制定了现行的各种条条框框,是我们人类自己而非什么史前恐龙认可了文化与习俗的存在价值。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口中呼喊着想要追求自由,但实际上,我们所欲念的往往是一个极为不自由的结果。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人们的接纳,我们就会渴望获得一个人们羡慕的社会身份。虽说身份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这种权力和财富时刻与巨大的不自由相伴相生。

        如果我们害怕面对未知,我们就会渴望遵循某种既定的道路,道路的彼岸是世俗定义的成功,它是如此熠熠生辉,却消磨了一个人所有潜在的可能性。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我当初没有参与高考,我会不会成为一名世界级别的电竞冠军?要是我当初没有循规蹈矩地成为一名社畜,而是跑去环游世界,我又没有可能经历像电影一样波澜壮阔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