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流窜-第9/14页

加入书签
  李自成的“大顺”什么来历?

  “六六大顺”这种搞笑理由看看就行了;“顺者昌逆者亡”同理。

  这年头城镇被攻破后,民人多在纸上写“顺民”贴在门上防止乱兵打劫,也可能是个来源。

  米脂县文庙早前立的石碑里有“予邑永唯兹赖,天朝赐之名曰大顺城可也。”或许李自成看过,也算一个原因。

  “顺”这个字确实不错,从儒家的、道家的,到司马迁的,都有阐述。

  翻开也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除此之外,“大顺”来历最有可能出自“谶语”。

  明武宗正德皇帝时期,有个进士梁亿,撰写了一本,多记录“野史”。

  内中有一则——

  高庙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

  高庙遂以手书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

  看来朱元璋理解错了,他还以为大明朝能延续三百零八年,没想到是被李自成的“顺”推翻。

  李自成麾下将来有两个狗头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尤其宋献策,挺得李自成看重。他就是一算卦的,自然对各种“谶语”有所了解。由他提出“大顺”国号非常可能。

  而且也有,“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还有个巧合事——

  崇祯十四年,京师外面卢沟桥旁的军营驻地被改建为宛平城,只有两门,西门叫永昌门;东门叫顺治门。

  也不知道是哪个乌鸦嘴起的名字,仅三年后,果然从西边来个了永昌皇帝,从东边来了个顺治皇帝。

  神奇!

  再说年号历法。

  历史上,耶苏出生的那一年被定为公元元年,而当时的中国恰巧是元始元年。

  元始是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年号。而这个年号是谁定的呢,没错,是王莽定的。难道只是巧合吗?

  王莽是穿越者,早已看穿一切,他提前让中西接轨。

  比如他搞出来的“游标卡尺”,比如他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叫刘秀的男人……

  王莽篡改时间线终于被位面之子刘秀发现,于是刘秀为了维护时空正确性,不惜在战场召唤陨石,以二万农民起义军干掉了王莽四十万的国家正规军。

  王莽当然不是穿越者,只是表面看起来像。

  儿皇帝刘衎病死,王莽就不装了,直接走到前台登基称皇。

  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土地国有;平均分配;废除奴婢制度;计~划经济;国`企垄断;改革货币;消灭不劳动者;鼓励科技发展……

  很眼熟吧。

  所以胡适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设会主义者。”

  儒家一直辅佐了千年皇朝,但他们从未真正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是统治者的夜壶。

  唯一的例外就是王莽。

  王莽是真正的儒家,他所做的一系列托古改制,就是想建立起儒家眼中的天下大同。

  结局不用说了,国家被搞乱。可见儒家学说根本上不得台面,“思想巨人,行动矮子”,就是空想。

  说回年号,这一次中西要接轨吗?必然。但不是王莽那种主动凑上去硬舔,而是让鬼佬用中国纪年。

  敢不用?李自成要杀过去焚书坑儒,打得他们跪下唱征服。

  ……

  第17章何苦呢

  李自成又去看望了重伤的宁山卫指挥使张承宠。

  老张双眼紧闭,只吊着一口气,未必能活下来。

  “何苦呢?何必呢?”大统领摇头叹息不已。

  老张暂时也没法回答了。

  他倒是没食言,十万石粮草还有几十个“有本事”的千户百户都到位了。

  粮草原本说好的是十五万石,因为雨害庄稼,张承宠没凑齐。

  有一万石粮在附近,还有四万在河南藏着,另五万早已进了张道濬、张能、袁宗第口袋。

  有这么一大批宝贵物资到手,所以李自成对前面城里士绅的“乐捐”也就兴趣缺缺了,直接拿去赈济百姓。

  千户百户等人都候在泽州城里。他们不全是老张麾下,多数来自山西、河南、河北的其他卫所。

  大明卫所不论官还是兵,都世袭,卫所武官袭职的最低年龄为15岁,年龄不够就多等几年。

  比如戚继光15岁就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正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起初没人服他,小戚只好勤学苦练,终于成就一代威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