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杀杀杀杀杀杀杀-第4/6页

加入书签
  没钱就把妻妾家小抵押,让他赶紧去筹赎金。要价么,拿四匹骡子来顶账。

  上哪找骡子啊,周围连活鸡都找不出了。

  流贼出主意说,你去城里买,肯定有。

  秀才早被搜刮干净了,哪有钱,附近亲戚们也全被洗劫完了,想借钱都没门路。

  流贼说,那我不管,要不你去钱庄借钱,凭你秀才身份,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秀才燕国问哭哭啼啼跑去北留镇,贷了银子买了骡子,没等出门,另一股流寇攻陷北留。

  骡子没了。燕国问哭惨了。

  流寇饱掠而去,官军守备张进孝“收复”失地。反手就把秀才抓了起来,硬说是他把流寇带来的。

  燕国问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嚎的惊天动地。

  更惨的是他家人。

  流寇左等秀才不来右等还不来,反倒等来了官军。头目以为燕国问弃家潜逃了,于是杀了他老婆儿子,杀了他家奴仆泄愤。两个美妾嫣如、霞如被拉走抵债了。

  这种流寇已经算好的了,更有匪类“见男则杀,见女则掳。”乃至乡里“人人躲避,家家寂寞。”

  乱世是什么样子?人性与兽性的界限在哪儿?

  唉!

  韩霖听完燕国问的哭诉,心有戚戚焉,于是想让革命军出兵维持秩序。

  写完信,他长吁短叹一番,穿过后门下楼来到后院。

  这里藏了个印刷作坊。跟书院隔壁印刷正经图书的作坊不同,这里出产的各种传单、册子见不得光。

  活字印刷弄起来,唰唰唰的出产洗脑读物。

  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惜因为不实用,几乎被埋没了,历代不多见。要等铅活字及油墨传进来才广泛实用,尤其对报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韩霖进屋里端坐,拿起了。

  他仔细校对一番,批示通过,放进篮子。

  连带积存的、、等全部发出去刊印。

  书册内容全部由大白话写就,还加了简单的标点符号,保证识字的人都能看明白。

  为啥会有艰涩难懂的“文言文”?

  举个例子说明——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

  欧阳修这个宋朝人已经不缺纸了,再往前到秦始皇时代是刻竹简,要是文字不精练能把人累死。

  就算雕版印刷也费劲,所以书籍当然用文言好,用字少,省事省成本。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有着相对稳定的语法方式。

  这种稳定性保证了各地域操方言的人能同等交流。这也是“书同文”的意义。

  你要是“我手写我口”,那让广东人写一段话,保证外地人看不懂。

  另外,自古都写文言文,习惯成自然,或许后人觉得没必要改。

  再一个原因是,能接受教育的是上层人,老爷怎么可能跟泥腿子平起平坐?有必要划清界限保持优越感。没经过专门学习的人看不懂文言,这就区分开阶层了。

  来,翻译一下“吾射不亦精乎”。

  至于他们日常说话,当然还是口语大白话,不会像书面语那么难懂。

  比如着名的朱元璋圣旨:“告诉百姓每

  ……

  韩霖刚处理完几件公事,童生王纪又送来一份底稿——

  韩霖看得津津有味。

  文章前面比较了历代儒家之不同,后面就开始胡扯。老韩不得不提起红笔在稿子上画个X。

  好看归好看,可内容实在是太过分了。

  孔府鱼肉百姓、欺男霸女是有的。明朝大家王世贞就非常愤怒的说:夫使贪纵放僻,败伦乱纪之人而称孔子徒,乳臭之人鲜衣怒马而后孔氏,而曰尊之厚之,于乎,不以桀哉!

  某些孔家人可以千刀万剐。

  他们有错归有错,写出来没问题,可居然说孔家被蒙鞑换种了!?这让“万世师表”情何以堪?

  韩霖明白李自成编写各种册子的用意,可实打实的黑材料已经足够用了,犯不着胡诌这些不着调的玩意儿。下作!

  “此稿不能用,你回去再斟酌斟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