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杀杀杀杀杀杀杀-第3/6页

加入书签
  不晓得张尔葆收藏了多少西贝货。这回他的宝库里又要添一件……应该不算古物了,不过这青铜碑绝对是独一无二,称为宝贝倒也恰当。

  话说回来,年代越往后,失传的古董宝物越多,这是一定的。

  比如王莽头颅、孔子木屐和刘邦斩蛇剑,妥妥的宝贝。公元295年洛阳武库失火,被焚毁了。

  :“库火,华惧因此变作,列兵固守,然后救之。故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

  据说司马迁当年还见过大量孔子遗物,孔子用过的琴啊,穿过的衣服啊等等,到最后居然只剩一双木屐了。然后也被烧毁了。可惜。

  还有秦始皇用的传国玉玺,和氏璧镌刻而成。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传国玺屡易其主。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仅仅十几年,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和石敬瑭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烧,传国之宝至此下落不明。

  自宋代起,忽隐忽现的传国玉玺基本就是仿造之赝品,不去说它了。

  到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冯玉祥还追问来着,溥仪说丫挺的根本就没那玩意儿。

  其实清宫里还是有一方的,刻文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玉玺是乾隆时期扬州人从旧运河道里挖出来的,外观跟史书上的描述差特别远,十全老贼当场就鉴定是假的。

  再宝贝也不过是死物罢了,文化传承更要紧,这回李自成要保护好永乐大典。

  ……

  回到府邸,王铎越发对大统领客气了,小心翼翼伺候着。

  李自成反过来劝他说,谶语经不起考证,只是糊弄愚夫愚妇罢了。即便有一二应验,纯属巧合,王老爷不用纠结。

  王铎期期艾艾一番,又辗转反侧两天,然后开始讨教革命军纲领路线何解。

  李自成很高兴。

  ……

  进入五月份,曹文诏、张全昌及马科等还在甘肃剿流寇。陕西官军过黄河还要再等几个月。

  窜入上党的农民军越聚越多,七八万张嘴,吃完王家吃李家,吃完赵家吃周家,肆无忌惮。

  仅有的两三千官军只能自保,作用有限。冀南兵备道王肇生心力憔悴,加急文书一封接一封的往上面送。

  张道濬、吴开先这些原本会率领乡兵四处征剿流寇的,这回由于李自成的原因,没出动。

  各县、各乡镇暂时只能自求多福了。

  只沁水免于灾难,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最要紧的吃饭问题,由于革命军已经垄断了当地粮食批发,又有东风百货商店兼具零售,市面粮价还算稳定。

  东风店的底价粮每人每日限购二斤,门口排队的穷人从早到晚不断。那些不差钱的人可懒于折腾,直接去买高价粮了。

  革命军规定其他人售卖的粮价不得超出指导价的两倍,否则抄家!没人敢违反。

  正常情况是不能超出指导价的五成。当前兵荒马乱,外面粮食不好运过去,所以要给其他粮商多留些利润,人家才有积极性。

  不管是穷人富人,这时节他们才庆幸有短毛庇护。其他地方可被糟蹋惨了,尤其是土豪们。

  端氏镇的榼山书院也安稳,正常教学。

  这天,韩霖讲完回到公房,喝杯茶略歇息,跑去找院长张慎言聊了一会儿。

  再回到公房,他开始给李过、张道濬、李自成写信。

  革命军既然有实力保一方平安,怎能对外面的乱象视而不见,是不是应该出动剿匪了?

  当前榼山书院庇护了几十个外县学子,都是拖家带口逃难来的。韩霖从他们那里听到很多惨剧,惨惨惨!

  还有几位学子不幸在半路被流寇擒获,随身钱财被搜刮一空。更有些女眷也被掳走。惨惨惨!

  阳城有个秀才,陆续遭了三次劫,已经家徒四壁。然而第四波流贼还是没放过他。

  没钱就把妻妾家小抵押,让他赶紧去筹赎金。要价么,拿四匹骡子来顶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