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霸太行山-第7/9页

加入书签
    银子融化有损失,粮食运输也有损失,都要有额外加派。

    比如征收这些大米你得挑到县库吧,挑不来怎么办呢?里甲派人征收,派人就要额外的费用,帮你运输又要费用。县太爷还得往府里送,府里送省里……这一层层送上去,要运费,要人力,仓储要有损耗,相关费用统统加派到纳税人头上。

    再比如“淋尖”、“踢斛”。

    加派的办法有很多种,用大斛征收,小斛发放那是作奸犯科,不是加派。

    征粮的时候,正常情况粮食倒进斛斗和口沿平齐就够了。可是实际上不行。你得继续往斛里倒粮食,直到上面堆成尖尖才算,这叫“淋尖”。

    “淋尖”的前后还有“踢斛”。

    粮食松散,倒进斛里还要踢几下让它紧实些。“淋尖”之后再来几脚,撒出来的部分不算,你要继续再倒满堆成尖尖才算正式征收的。

    “踢斛”要高手操作,把斛踢倒了不算,踢轻了撒出来的粮食少没油水,所以角度力度都要掌握的刚刚好。高手们真是屈才了,应该加入国足。

    (“石”即是重量单位,也算容积单位,一石等于两斛。一石粮应该是用容积工具称出来的重量。弄不懂为啥不直接称重,是因为自古麻袋少,不好装,所以后来就懒得改了?)

    而且送交钱粮时还会被经办人员挑毛病,借故吃拿卡要,还要再盘剥一层。

    用纸钞交税就可以完全避免那些弊端。革命军也省事,省了费精力鉴定银子、铜钱成色等等。双赢。

    至于纸钞信用,当前用的是粮食这种硬通货做背书。粮店保证随时有现货。

    若想只靠革命军武力做担保,根本行不通。就算人家勉强捏鼻子认了,背后指不定骂成什么样了。失民心,不能那样干。

    所以综合来看,革命军的税反倒轻很多。而且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果土著们将来把税法研究通透了,还能学会合理避税,那就更爽了。

    再者革命军大宗货物采购一律分期给现钱,完整账期不会超过三个月。并且尽力推广这种方式。

    实在不愿意接受纸钞的给现银——这种商人以外地的居多,他们还不大信任纸钞。

    现金流对商户太重要了,再加上取缔了牙行,外货进来至少能便宜两成以上。

    商人,不管是坐商行商还是开工坊的,对一个正常社会来说绝对不可或缺。

    那为啥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

    所谓重农抑商,放到后世相当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打击金融投机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

    自古以来农业才是实体经济,商业被认为是投机倒把。所以重农抑商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繁荣,资笨主义迟早出现,商人抬头势不可挡。

    万历年间,朝廷开始允许商人子弟以“商籍”参加科举,算是个萌芽吧。

    ……

    革命军在当地盘踞日久,声望日益增长,老百姓们也收起了小心。

    当然,暗中诋毁“短毛贼”的很不少。土豪劣绅之流也就算了,不少根正苗红的劳苦大众也跟着吆喝攻击农民军,令人无语。

    总的来说,还是“认可”革命军的“良善”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