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霸太行山-第6/9页

加入书签
    还有,修桥铺路改善交通;整治营商环境;清理街面卫生;低息贷款扶持;纳税人子弟免费读书,还有纳税大户参政议政等等措施,让众商人心服口服。

    现在的商业极幼稚,李自成随便传授点理论都够他们吃一辈子。很多商人连动态定价法都玩不转,更不知道锚定定价、成本定价、竞争定价等等概念。

    还有,取缔牙行。

    牙行就是中间商,堪称无本万利。

    在明代商业社会,领取官府牙帖的牙人在地方上有很强的垄断性。他们能依仗的,就是张盖着户部大印的牙帖,靠得就是这张虎皮吃了卖家吃买家。

    行商千辛万苦将货物运到当地,并不能自由发卖和采购。一买一卖,中间都要受制于牙行。

    牙行主人仗着有官府牙帖,一进一出坐收厚利不算,而且对销货的事情并不热心,往往闹得行商的货物一年二年的都销不完。

    若货物是一坨铁疙瘩还罢了,若是吃的呢,多放段时间可就完蛋了。

    因为有仓库租金,反正牙行不卖货仍然有收入。

    从牙人手里结款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个很大的商业弊端。

    历朝历代为什么要设立牙行牙人这种看来收益很小,又明显违反市场规律的事情?

    实际上是朝廷无力管理复杂的商业行为,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只好通过将利益出让给个人来获取少量的收入。

    可以把牙人看作是一种官府的包税人。类似的例子还有明清的食盐专卖体制,就其本意来说如出一辙:通过最简单的方式获取财源,简化管理。

    至于它所导致的结果,国家应有的巨大财源在变相包税制下反而年年减少,甚至亏损。

    总说大明的税轻,其实商人的负担并不轻。钱都去了哪?大多花费是消耗在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上了。

    革命军抽的税明面上看着是重很多,实际上就是把某些“潜规则”明规化,做到征税有法可依,减少那种灰色领域。

    而且他们若用农工商钱庄发行的纸钞交税,也免去了火耗陋规。

    “火耗”制度起于明万历年间。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会有一些损耗,因此在征税时就会提前多征一部分。

    各地加征额度没有定规,加正税的百分之十已经足够多了,可有些黑心官会弄到高达百分之四五十。

    多出来的自然被层层贪污了。

    用一个笑话打比方——

    巡抚去京城开会,会议上三令五申强调:除了朝廷规定的款项,各省不许私自增加任何乱收费项目!

    巡抚回省给一众知府们传达朝廷精神:除了朝廷和省里的款项,各府不许私自增加任何乱收费项目!

    知府再给所有知县传达朝廷和省里的精神:除了朝廷和省里的、府里的款项,各县不许私自增加任何乱收费项目!

    知县再回去传达给乡镇:除了朝廷和省里的、府里的、县里的款项,各乡镇不许私自增加任何乱收费项目!

    乡镇又回去给里长传达:除了朝廷和省里的、府里的、县里的、乡里的款项,各里坊不许增加任何乱收费项目!

    里长继续传达给村长……

    “火耗”一项每年就有四五百万两银子,九成进了私人腰包。

    银子融化有损失,粮食运输也有损失,都要有额外加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