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7/9页

加入书签
  至道三年三月,王继恩见太宗命悬一线,想着再一次主宰大宋的皇位继承。当年若不是他李代桃僵,将晋王赵光义叫进宫,大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谁,还很难说呢。

  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是太子赵恒的一母同胞大哥,虽被罢黜为庶民,人并未离京,而是被废居在南宫。

  在楚王和太子之间进行选择,显然控制一个疯子比控制一个聪明的太子容易得多。

  王继恩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能像自己的前辈,大秦帝国的宰相赵高一样,居万人之位,**朝权,控制皇上,做幕后的皇帝,威福由己。

  这位横跨两个王朝,服侍过三代帝王的王公公,又开始搞事情了。决定故伎重施,在太宗的儿子身上重演当年变天的一幕。

  王继恩首先要做通明德皇后的思想工作。

  明德皇后李氏,开国元勋李处耘二女儿,兄长是大宋的战神李继隆,弟弟是殿前都虞候李继和、洛苑使李继恂。

  太平兴国三年入宫,雍熙元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后,是太宗赵光义第三任皇后。

  李皇后端庄知礼,仁慈宽厚,生有一子赵元亿,号十七太保,但夭折了,后追封为崇王。李皇后和比她小七岁的楚王赵元佐关系不错,元佐的长子允升进宫后就养在李氏宫中。元佐为人坦荡,讲情义,作为长子,李皇后应该更欢喜让赵元佐继位。

  李皇后屏退左右,王继恩道:“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官家不豫,老奴有一事想奏与娘娘。”

  李皇后道:“公公请讲,本宫听着呢。”

  王继恩道:“国赖长君,自古立长不立幼,官家原本的意愿是要立楚王为太子的。且不说楚王是长子,就是那上阵杀敌的功夫,也非一般皇子可比,当年跟着官家南征北战,平定伪汉,都是有目共睹的。楚王至诚仁慈,不忍看到亲叔叔魏王赵廷美遭受迫害,精神受挫,做出不适之举,谪居南宫。这么多年韬光养晦,潜心修行,早已恢复如初。前些日子,老奴见到楚王,完全被他的气质给震撼到了,老奴心想,这分明又是一位贤君仁主,我大宋子民、天下苍生有福啊……!”

  李皇后有些诧异,问道:“公公的意思是……楚王继承大统……?那太子怎么办?众卿家能赞同吗?”

  王继恩道:“娘娘若发号施令,众臣只有接受的份儿。娘娘要为以后想想,十七太保不幸早夭,太子又非娘娘亲生,太子登基,娘娘成为太后,门前冷落车马稀,深处冷宫的滋味,老奴不忍细说。若能扶楚王上位,娘娘也是奇功一件,皇孙允升又养在您的宫中,将来也是要继承大统的,娘娘何愁不会受到尊崇。老奴为娘娘计,还请娘娘三思。”

  王继恩看中的是李皇后在朝中的威望,还有她那统领几十万大军的李继隆、李继和两兄弟,那可是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如果李皇后同意立赵元佐为帝,灵前继位,生米煮成熟饭,加上自己和李继隆在朝中,都有深厚的根基,三方强强联手,到时候只要控制住太子赵恒,就万事大吉了。

  李皇后沉吟了许久,缓缓地说道:“楚王意下如何?可否先见上一面?”

  王继恩道:“娘娘英明,为今最为稳妥之计,就是让楚王先行进宫,皇上晏驾之后,直接宣诏,楚王继位,大赦天下。至于太子那边,只要派出三千御林军,控制住太子府,就无事了。”

  李皇后道:“就按公公说的去办吧。”

  王继恩之后又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暗中串联,与李皇后一起,密谋发动政变,拥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为皇帝。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宰相吕端入宫问疾。

  此时太宗已危在旦夕,吕端见太宗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太宗当年抢先继位的一事,吕端记忆犹新。

  为防止王继恩继续做出不可掌控之事,吕端迅速回到中书省宰相办公室,在笏板上,写上“大渐”二字,遣心腹驰送东宫,交与太子赵恒,催他火速入宫,以防不测。

  此时,太宗皇帝已经驾崩。

  李皇后命王继恩前去中书省召吕端前来,想要逼迫他同意立楚王赵元佐为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