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旗3-第2/8页

加入书签
    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为一单

    八旗旗帜

    八旗旗帜(8张)

    位。

    注:附图有误。四个正(整)旗龙首向右,腹内有四朵祥云,旗边为四角;四镶(厢)旗龙首向左,腹内有三朵祥云,旗边为三角(镶,俗写亦作厢)。[18]

    兵制编辑

    综述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

    清军八旗兵

    清军八旗兵(3张)

    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

    禁旅八旗

    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逐出,将北京内城分为八个区域,由八旗分别驻守,拱卫皇城。禁旅八旗,又称京旗,分左右翼驻扎北京内城,皇城以外的地方。[19-20]简单来说,就是两黄旗守北,两白旗守东,两红旗守西,两蓝旗守南。[21]

    方位旗名驻防区域驻防城门

    右翼正黄旗皇城西北角德胜门里两侧

    正红旗皇城西侧西直门里南侧

    镶红旗皇城西侧阜成门里南侧

    镶蓝旗皇城西南角宣武门里两侧

    左翼镶黄旗皇城东北角安定门两侧、东直门北侧

    正白旗皇城东侧东直门南侧

    镶白旗皇城东侧朝阳门南侧

    正蓝旗皇城东南角崇文门里两侧

    北京城内八旗方位图

    北京城内八旗方位图

    京旗各佐领在行政上归本旗都统管辖,但在军事系统上,又按照兵种,将前锋、护军、马甲、步甲独立编营。其中,骁骑营(马甲)、护军营、步军营(步甲)均按旗分设,前锋营按左右翼分设。护军营与前锋营平时警卫宫禁,皇帝外出时扈从行营,是八旗兵的精锐。以后陆续增设虎枪营、火器营、健锐营、善扑营、神机营(火枪)为特殊兵种。

    康熙年间开始,八旗逐渐移居城外,因为当时在西郊营造圆明园,便从北京城内抽调八旗官兵前往保护安全。圆明园落成后,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住上几个月,并设朝理政,圆明园事实上已成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1724年)设立八旗护军营规划为:镶黄旗驻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驻树村东,镶白旗驻长春园东北,正黄旗驻萧家河村北,正红旗驻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驻玉泉山东北,正蓝旗驻海淀东,镶蓝旗驻颐和园南蓝靛厂。八旗兵驻扎城外,在地名中可以反映出来,比如“厢红旗”、“蓝旗营”等。[22]

    清代禁旅八旗顺治年间约有兵丁8万,乾隆年间为10万余人,清末增至12万余人。禁旅八旗以满洲八旗为主,遇有战事,派出作战,战毕撤归京师,为清朝基本的军事力量。

    驻防八旗

    京畿驻防

    京畿驻防的驻防地,分为几大类。如顺义、昌平、三河、良乡等地,

    清北京八旗分布

    清北京八旗分布

    均是最靠近北京城区的地方,他们实际上是作为京城护卫的外围。更远的驻防地,如保定、太原、沧州、德州,均是从北京向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起初清廷重点布防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后来到了康熙中期之后,准噶尔等势力崛起,故而康熙帝开始将京畿驻防中薄弱的北方地区进行加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