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番外 卷耳 四-第2/4页

加入书签
    章恂笑意如常,取了另一张帛覆在她的字上,“沈公真国士,且盛名之下为相可安天下之心。昔年沈公拜相,相辅沈公的御史大夫杨恪亦是国士。高皇帝圣意,敛轻散重于商,复田薄赋于农,收铸币械之权责归朝,济生助养恤贫安富且广振医道,以使国强民安,此大略至沈公为相时始广施。”

    听章恂缓缓道来,她的心中亦如他的话般轻畅。

    她欲言,章恂又道,“昔年沈公尚为太子太傅,将沥十余年心血所拟的举官制于朝堂奏议,那与千年旧制截然相悖的举官制将震动的何止是朝堂,然而高皇帝予他的信重朝中无人可及,这方成就了沈公远迈前人的功业。立国至今十余载,朝中有诸多贤臣,前朝远谪的贤臣如大司农高渊与中书令廖蓟等人亦已尽受召归朝,盛世已见初象。此时保举施鸿拜相,正是沈公极睿之处。”

    她听得有些迷惑,虽想不通其中曲折,心中却较方才更轻畅,“我听从前一个府里的少家主说过,廖蓟与高渊等人受责谪往苦地的当日便离了京更不曾以为冤,是当年少有的智者。这些年也陆续听了一些,他二人远在临州与兴州为刺史十一载,至陛下即位始归京。高皇帝将极重要的二州交与他二人,是高皇帝之信,亦是高皇帝将贤名留与陛下。那个少家主也说盛世是外安内兴,今时内有贤臣,那安外者又是谁?”

    她只觉手上覆了轻缓的温暖,章恂笑道,“安外者有三人,高皇帝以纵横定筑国命,陛下以韬略拓安疆土,还有一人并不为人知,陛下韬略之元除却高皇帝,便是此人。”

    手上的暖意令她心安,她竟是不愿舍弃,“是沈公?这些年先生每为西席,主家都会赞慕沈公大才。沈公长子的才志不在沈公之下,他与太后之侄号为当世双璧,都是沈公教引成才。还有庄淇,庄淇也曾受教于沈公。”

    庄淇……那日章颙骁说起威服和赫查兰王时先生的笑容似又在眼前。

    她看着覆于她手的这只手,微咬了唇,抬眸道,“庄淇长于太后兄长的府中,太后亲旨将沈公的女儿赐婚与他便知她多爱重庄淇,可战场上是会死人的,她为何舍得让庄淇去征战和赫?”

    “你忘了,不止是庄淇,陛下更曾亲征。”章恂正了容色,“生于武门的男儿,无血浸甲,无剑入骨,再为世人称颂亦不算真正为真丈夫。高皇帝择定新都,是为尘清北患,陛下迁都,亦为大漠。承父志,不辱名,庄淇如是,陛下更如是。”

    心头似被莫名暖风轻飘飘托起,她有时问先生一些事都要壮起胆量,只有在他这里,她从来不用顾忌。

    她笑了,“半幅朔漠已收,而圣湖之北有和赫残余,陛下将何时尽收大漠?”她忽而蹙了眉,“我听闻当年有一个和赫的王被灭族,却又有一个王入京善终,更有一个王娶了太后的妹妹。同为和赫的王,境遇如此不同,陛下还会收大漠么?”

    章恂再度轻笑,“朔漠之广非你我所能想,以战拓土后的日耗更非你我所能想。大漠异族从未断绝,没有和赫,还会再起异族。为战,不如以至强之势与之持和。而那几位和赫的王,他们所行旧事不同,入中土之时不同,所得境遇自是不同。国仇之敌不可留一人,有功者可以仁待之,其中之权衡同样非你我所能想。”

    “有功么?”她蓦然想起那个王,“娶了太后妹妹的那个王,我曾在成州见过的。他去成州,又曾自立为王,他那么大的罪,有什么功能折了这个罪?而那个善终的王,他的功是什么?”

    章恂微愕,“你见过密史金?”

    她亦愕,“好怪的名。”复笑道,“那时我就要饿死了,先生救我时,那人正巧率军行过。他那面容……真是可怕,和赫人都是那般容貌么?”

    章恂摇头,“我从未见过和赫人,不知是何样容貌。”

    这一句过后,章恂只轻握着茶盏,似入沉思。她看着他的容貌,从前并未留意,今日相距这样近,她竟觉得许久之前便在哪里见过。

    章恂蓦然侧首,笑道,“我的容貌也可怕么?”

    她登时面热似临火,忙正了正面前的帛书,“你还没答我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