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接连试探-第2/3页

加入书签
    “君所思即我所思。”车厢最内里的古婉言此时亦饶有兴致地插话,微笑凝视着阿福。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这一来一往的,也吸引了一旁看书的宋思明的注意。这等对话,怎可少了她。

    车上之人虽不熟悉,然而这刻的氛围,加之阿言也在,张慕卿便也随心的跟着参与进来:“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伯牙能遇钟子期,也是幸事。”

    古婉言接道:“知音之曲固然难得,然《梅花引》也毫不逊色,清香悠远、恬静洁白,浑厚有力,霜晨雪夜之中,傲骨凌凌。”要说心中之最,还是这首《梅花引》。

    “雪压霜欺,越显其孤踪之不可企及,超乎旷绝,采冷艳,挹幽香,友芳姿,终非凡骨!”宋思明脑中回响起《梅花引》的曲调,一片梅色仿佛在眼前蔓延,不由沉醉。

    尽管凌月蓉今日的情绪低迷,然而此时也不免被带进了梅花的世界,论曲的话题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吸引,何况接触下来周围这几人都是不凡之人,此等谈话更是少有,真真心痒难耐:“一庭皓雪,满窗清光,梅枝疏影,无限幽情,无限空濛,满庭深寂之中,杳无人踪,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人肺腑。”

    “寂寂轩窗淡淡风,莫名就想奏上一曲了。”兰溪朝众人说道。

    “是啊,好多日没拂过琴了,技痒得很。”琴儿叹气。

    如此几人顺势打开了话匣子,天南地北的海侃了起来。

    江玉芙见众人已是越说越起劲的势头,但是阿福却只顾看书不言语了。如此还是不能探她的底,心急之余打定主意穷追不舍:“阿福你是何见解?”

    阿福莞尔一笑:“正如大家所说。”眼见江玉芙张嘴又要追问,怕是不能随便应付了,“我听过一句诗,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也甚是喜爱,”这是我国近代女诗人秋瑾的诗句,有关伯牙子期,她还是知晓一星半点的,“至于《梅花引》,当真是非常美妙。”

    好一句“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未着只言片语的傅子槿坐在江玉芙的左侧,倚靠在窗框旁小憩,此刻心下一动,轻抬眼睑,视线越过江玉芙和秋实朝着阿福望来。

    “好诗!不知阿福是从何听来?此诗又是何人所作?”江玉芙探身越过秋实,一把抓住阿福的手腕。

    一门心思都在手上的《三国》世界里的秋实被江玉芙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这是怎么了?秋实向阿福投以疑问的眼神:你又惹什么事了?

    阿福回以秋实一个“没惹事”的表情,启唇回道凑到跟前的江玉芙:“偶然从一个四海云游的僧人那里听来,何人所作就不得而知了。”

    “阿福师从何人?”

    傅子槿的声音轻跃入耳,阿福对这个人的声音抱有好感,不矫揉不造作,分外舒服:“上的一般学堂,还未曾投入何人师门。”

    仅是微微点头,傅子槿便不再追问。阿福也不知傅子槿这两人为何对她和秋实的事这么好奇。还是持有距离多加观望的好,打定主意,接下来任凭江玉芙问什么话,她都避重就轻地迂回应对掉了。

    适应这样的马车行程后,一日光阴消磨得也快,此时抬眼望来,一座颇具规模的驿馆便展现在眼前。

    理县驿馆。

    “阿福,我有点不适,你替我将这些画像拿去。”寻到床铺后,秋实出去了一趟回来脸色就不好了。

    “是哪里不舒服?我给你去抓药。”阿福赶紧走近,接过秋实手里的画像。

    秋实已经钻进被窝躺好,双目紧闭,嘴唇泛白,闻言轻摇头:“不是什么病,我来月事了。”

    阿福松了口气:“你可要好好注意,这种时候不要着凉了。”看到秋实的眉头渐渐皱成一团,身子蜷缩微颤,她就知道阿实是痛经了,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对付这种事的。

    伸手触摸秋实的额头,好冷!阿福赶紧将自己床铺的被子往秋实身上盖好,从包袱里拿上钱袋贴身放好,再拿上水囊便跑了出去。

    好疼!秋实将枕头紧紧地抱在怀里,还是无法减轻小腹的绞痛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