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神都篇二-第2/9页

加入书签
    高祖长寿,在位九十年,却也没能亲眼见到神都营建完成,至其子仁孝帝秦勉在位的康平十二年,神都才正式宣告营造完成。

    神都城自大恒三十一年开始营造,至大恒一百零二年终成,跨越高祖、仁孝两位皇帝,神都建成后占地百里,将神碑显世的平原地带为中心营造的皇城及周围地区称为王域。

    后于洛水、郦水上建桥数座,使一新两旧三座城池连成一体。洛京居西北、郦都居东南,王域居其中,在空中俯瞰犹如一张拉满的弓,故而民间又将此时的神都称为“神弓城”。

    其后大恒历代皇帝又将城东北的皇家园林鹿林苑和西南的风塘镇划入神都范围,最终在献武帝时大体形成了王域居中、东北鹿林苑、东南郦都城、西南风塘镇、西北古洛京的分布格局。献武帝时更是将洛京、郦都、风塘规模扩大,之后由镇改邑,分别称为洛京邑、郦都邑、风塘邑。最终让整个神都,形成一域一苑三邑,延续至今。

    神都城总人口规模庞大。据献武帝时官方所著《神都志》记载:帝都户八十万,人口逾二百万。洛京邑和郦都邑的住户多为原有居民,而在献武帝时划入的风塘邑就成了各藩国与外来商贾及新迁人口聚集地。

    后经人工开凿,引洛水与郦水围绕王域,使原本并不相连的两水,最终首尾相接,连成一体。使其即具备拱卫王域的功能,又能使神都的水路运力更上层楼。

    而后大恒工部又在风塘邑新建一处大型码头,同时加宽加深风塘邑内瑭水域,使得风塘邑新码头成为神都域内最大、货运最为繁忙的码头,大量的商人与货物在此聚集,风塘邑渐渐变成了整个神都最为繁荣与繁忙的地方。

    大恒设神都牧,由太子兼领为虚职,牧下设尹,是为神都尹,为实质上的神都最高长官。神都尹之下再分三邑少尹,为洛京少尹、郦都少尹、风塘少尹分管三邑。

    神都城城墙该修筑多高,在建造之初颇有争议,最终以金海诸藩国所产,用做战舰龙骨的通天木为标杆建造,墙高皆十数丈,其上各处城楼建成后总高超过了二十丈。开城门十二座,以正北方玄武、正东方青龙、正南方朱雀、正西方白虎为正四门,以报捷门和玄英门为玄武门的东西副门、以明光门和春晓门为青龙门的南北副门、以启明门和青阳门为朱雀门的东西副门、以开远门和白藏门为白虎门南北副门。每座城门皆汇聚万千能工巧匠心血,气势恢宏,令人印象深刻。

    此时的白虎门前,所有军士皆着盛装仪甲。门侯袁挺跟在一脸病容的兵部常侍郎身后,向他汇报着近日白虎门值守的日常情况,在听完他的汇报后,一脸病态的常侍郎点头赞许。袁挺见常大人心情不错,没有再追问什么其他情况就告退一声,退到一边。面对上司大人的询问,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这袁挺心里轻松了不少。

    他的目光远眺着那条由自己值守数年,从神都通向风塘邑的官道,原本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官道,今天突然冷清了起来,这种罕见的情形,让习惯了人来人往,热闹喧嚣的他有些不适应。但他刚放下的心,却不由得又紧张了起来。

    就在方才,久不露面的禁军副统领尉迟龙城亲率千名禁军骑军,自白虎门而出,沿着眼前这条官道去往风塘邑。这只禁军骑队前脚刚走,由兵部常侍郎亲领的两百名身着仪甲,手持旌旗的禁军步军后脚就到,这两百名禁军于白虎门外两侧左右列阵,肃容而立,这等隆重的场面,只有在冬岁大典等重大庆典才能见到,显然这是在准备迎接一位身份显赫大人物到来。

    那位两鬓花白,面色惨白的兵部侍郎一袭儒衫,站在由二百名禁军步军组成的仪仗队之前,他负手而立,不经意间展现出一种读书人独有的儒雅气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