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如果皇后当真有意要杀小公主,她又怎么会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探望,那和闹市行凶有什么区别?难道她以为凭着是皇后就可以随便杀掉圣上的孩子而宫女们也不敢吐露实情?最主要的是,皇后背后还有长孙氏一族做她的根基,而宫中除了武珝的孩子以外,李治也还有另外两个平庸的儿子,以及淑妃那个号称聪明无敌的雍王,皇后没有必要为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公主冒险的(只除非她魔障了。。。)
而武珝,她是多么聪明的女人,她看问题比李治要远见的多,李治想得到的她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就算新唐书记载的内容部分属实,也就是说,皇后确实曾经趁着武珝不在寝宫来探望过小公主,而武珝也确实在脑海中盘算过杀死小公主嫁祸给皇后,但我猜想她最终也是不会付诸行动的,原因无他,危险系数太高,而且很有可能鸡飞蛋打。
这是我力挺武珝没有杀女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来自《资治通鉴》。
武珝杀女这段记录,《资治通鉴》有记载如下:“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司马光把整件事描绘的活灵活现,连昭仪怎么假哭,高宗怎么大怒都写得很细,但他是个酸腐文人,《资治通鉴》本就有很多不实之处,书成之后就受到很大攻击,司马大哥因此还百般替自己辩解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既便如此,针对上述内容,自己也坦诚是猜测的,并没有实在的史料作为参考。
但是,小公主出生没多久无端夭折,如果当真是无波无动自然死亡,应该不可能编排出事端,既然有事端发生却又找不到根据,那就是典型的查无实据事出有因了,而我一向认为武珝是一个善于利用渐成事实顺天谋定的人,所以我就编排了下章内容。
说一下大人物的后续,我是盘算着,把武珝扶上后位,王大光提到许弘特别医助的位子,就结束这个故事了,预计大约还有5章左右吧,以后的事宜,就要放到新故事藏花里边说了。
藏花的主旨是:商贾。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而武珝,她是多么聪明的女人,她看问题比李治要远见的多,李治想得到的她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就算新唐书记载的内容部分属实,也就是说,皇后确实曾经趁着武珝不在寝宫来探望过小公主,而武珝也确实在脑海中盘算过杀死小公主嫁祸给皇后,但我猜想她最终也是不会付诸行动的,原因无他,危险系数太高,而且很有可能鸡飞蛋打。
这是我力挺武珝没有杀女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来自《资治通鉴》。
武珝杀女这段记录,《资治通鉴》有记载如下:“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司马光把整件事描绘的活灵活现,连昭仪怎么假哭,高宗怎么大怒都写得很细,但他是个酸腐文人,《资治通鉴》本就有很多不实之处,书成之后就受到很大攻击,司马大哥因此还百般替自己辩解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既便如此,针对上述内容,自己也坦诚是猜测的,并没有实在的史料作为参考。
但是,小公主出生没多久无端夭折,如果当真是无波无动自然死亡,应该不可能编排出事端,既然有事端发生却又找不到根据,那就是典型的查无实据事出有因了,而我一向认为武珝是一个善于利用渐成事实顺天谋定的人,所以我就编排了下章内容。
说一下大人物的后续,我是盘算着,把武珝扶上后位,王大光提到许弘特别医助的位子,就结束这个故事了,预计大约还有5章左右吧,以后的事宜,就要放到新故事藏花里边说了。
藏花的主旨是:商贾。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