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或者进或者是退-第4/6页

加入书签
  但是他却认为,头一年段志玄军击退吐谷浑人,追至青海湖才班师还朝,可是前锋部队堪堪才抵鄯州,吐谷浑军已经追赶到鄯州城下,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段志玄没有从根本上击溃吐谷浑军的根基,没有伤到他们元气,但是今次不一样,战事持续半年之久,吐谷浑军不管人力还是物力都已到疲乏到极限,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此时乘胜追击,必定大获全胜,反之退守鄯州,使吐谷浑得到喘息的机会,假以时日,必定卷土重来,到那光景,天朝势必又要再次出征。

  李靖采纳了他的意见,分兵两路,自己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吐谷浑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又迂回至伏俟城;他和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两方形成夹击之势,务要重创吐谷浑。

  李靖率领的北路军一路进展顺利,二十三日在曼头山、二十八日在牛心堆、接着又在赤水源接连获胜。他和李道宗率领的南路军却在沓无人烟的漠南苦寒之地艰难前行,也没有粮草供应,途经无水无草的破罗真谷,因为饥饿难耐,全军将士人吃冰,马吃雪,就这样一路苦行,到了五月中,终于在乌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军。事后快报送达长安,满朝文武额首称快,又谁知他因为冰寒入体,落下病根,一到冬天腰腹之间就会隐隐作痛,彻夜难眠?”

  宇文顺至此也听出端倪,“你说的是陈国公侯君集大人?”

  于休烈轻声叹息,“伏允可汗向西败走,准备渡突伦川,投奔于阗。契苾何力闻讯,率骠骑营追上伏允可汗,与之恶战,伏允可汗侥幸脱逃,熬到五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自缢身亡。他和李道宗率领的南路唐军继续进逾星宿川,至柏海与李靖军会和。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为求自保,斩杀天柱王,将人头献给李靖,归附天朝,太宗皇帝封他为甘豆可汗、西平郡王,至此天朝西北屏风再没有战事发作,而此战李靖采用分进合击,穷追猛打等战法悉数都是他敬献。可是为什么班师还朝,人人论功行赏,独独没有他的份儿?为什么人们提及他,还是说他只得一身蛮力,没有半点头脑?”

  我说道:“侯公有勇有谋,又雅擅兵法,确实是本朝难得的武将,说他只得一点蛮力,也真是不公。”

  于休烈哼了声,悲愤道:“他岂止是本朝难得的武将,贞观十二年,太宗皇帝封他做吏部尚书,他行伍出身,从未学文,甚至连字也不识得几个,担任吏部尚书后,开始认真读书,一年下来,居然把天朝的吏政治理得井井有条,选拔贤能,制定考课,无不得人赞誉,连文官也对他信服,设若他当真只得一身蛮力,没有半点头脑,又怎么能行出这样的功绩?本朝文官口齿多么锋利刻薄,想来两位也都是有所获知,要他们发自肺腑赞赏没有真才干的武官,当真是比他杀头更艰难。”

  宇文顺道:“那也是的,好像当年魏征大人都说过,侯公有宰相之才,非常人所及,他可是出了名的刻薄人,连太宗皇帝都敬畏他那张利口。”

  于休烈恨声道:“贞观十二年,吐蕃军号称二十万进屯松州,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大败而归。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举州降蕃,西南告急,太宗皇帝又派他出征,任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统领战事,他和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浴血苦战,终于迫得吐蕃撤军,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谢罪;事后太宗皇帝大大赏赐执失思力,却把他的功绩一笔带过,提也不提一句,为什么?

  贞观十三年,太宗决心除掉西域高昌国,诏令他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数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出征,历时三月,平灭高昌。至此天朝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天朝州县,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皆是天朝领土。

  太宗皇帝龙心大悦,在朝中大摆宴席,三日才散,可是他得到什么?锒铛入狱!”

  我和宇文顺互视一眼,宇文顺斟酌片刻,婉言道:“那也是事出有因,大人是侯公近僚,不会不清楚,侯公灭高昌国固然有功,但他没有奏请朝廷便自作主张委任高昌都督,又私自掠夺大量高昌王宫珍奇宝物,王族妇女,这是犯了太宗皇帝大忌的,更不要说他手下将士有样学样,屠灭高昌都城后竞相偷盗,扰乱民生,而侯公因其盗取在先,唯恐被人诟病,甚至不敢制止,越发的令太宗皇帝震怒,因此才下诏拉他入狱,即便如此,后来太宗皇帝不也是采纳了后来岑文本劝谏,开释了侯公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