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名目多、分布广。全州各门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其中,植物类4000余种,动物类1200余种,微生物类近千种。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资源占优势。森林面积3000余万亩,占全省的30%;草地面积3000多万亩,而且牧草产量高、草质优,仅草本类优良饲料就有上百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500余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有甘蔗适种地3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最高可达10吨以上,比国内单产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内江老产区高3%。州西南部具有种植烤烟的良好气候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美国烟叶媲美”。蚕茧一年可养四季,蚕茧个大质优,茧丝洁白,弹性好,单粒丝长1200米。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的优势。石榴、苹果、脐橙、枇杷、桂圆、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质量好、产量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全国著名农学家卢良恕赞誉这里“不是海南、胜似海南”。
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全州河流水能总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千瓦,占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在凉山州境内可建100--1000万千瓦大型电站8座,规划装机容量高达2500万千瓦以上。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
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1962年恢复布拖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会东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但人数较少。而盐源泸沽湖摩梭人则有12个自然村,人数远多于云南。更为重要的是: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比云南保存得更典型、更原始、更完整、更古朴。
从旅游资源角度来看,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品味极高,不仅是中国精晶,而且是世界精品,今后条件成熟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实现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跨越式的发展,四川省提出要在2005年使旅游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并形成支柱产业。这一目标比提前了5年。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省提出2个突破口:一是打好世界遗产牌;二是搞好4个优先开发区的建设。“打好世界遗产牌”的做法之一,就是加紧对具有申报潜力的景区的申报工作。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4亿元,增长12.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01元,增长541元;财政总收入19.2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9亿元,增长13.4%,多年来首次实现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9∶33.8∶33.3,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一、三产业;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2.1%,占gdp比重达到37.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全州河流水能总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千瓦,占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在凉山州境内可建100--1000万千瓦大型电站8座,规划装机容量高达2500万千瓦以上。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
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1962年恢复布拖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会东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但人数较少。而盐源泸沽湖摩梭人则有12个自然村,人数远多于云南。更为重要的是: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比云南保存得更典型、更原始、更完整、更古朴。
从旅游资源角度来看,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品味极高,不仅是中国精晶,而且是世界精品,今后条件成熟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实现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跨越式的发展,四川省提出要在2005年使旅游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并形成支柱产业。这一目标比提前了5年。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省提出2个突破口:一是打好世界遗产牌;二是搞好4个优先开发区的建设。“打好世界遗产牌”的做法之一,就是加紧对具有申报潜力的景区的申报工作。
经济概况
200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2.4亿元,增长12.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01元,增长541元;财政总收入19.2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9亿元,增长13.4%,多年来首次实现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2.9∶33.8∶33.3,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一、三产业;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6亿元,增长22.1%,占gdp比重达到37.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