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晋厉公伐秦-第2/7页

加入书签
    虽然郤至已经探明了楚国方面的态度,但晋厉公此刻已经想要腾出手来对付蠢蠢欲动的秦国了,所以并没有立即和楚国翻脸;甚至在这一年(即周简王七年、前579年))的冬天,楚国使者公子罢使晋、以回报郤至对楚国的聘问时,晋厉公还在赤棘亲自接见了公子罢,并与其结盟,重申了晋、楚之间的盟约。

    完成了和楚国的弭兵盟约、稳定了南方的‘暂时和平’局面后,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初,晋厉公开始筹备对秦国的讨伐作战,预备对这个老仇敌进行一次最严厉的打击。

    为了师出有名,晋厉公在当年的三月召集了诸多盟友——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八国的国君,一同前往雒邑王都去朝拜周天子;晋厉公还亲自出马,向天子周简王陈述了秦国无礼背盟、联合戎狄偷袭晋国等诸多不义事,请天子为晋国“主持公道”,派兵惩罚叛盟、不敬王室的秦国。

    周天子此时的日常生活起居所需,都要依靠诸侯们的不定期朝贡(或者说施舍)才能勉强维持,‘天下共主’的排场全都掌握在以晋厉公为首的‘亲周诸侯’手中(至于楚国就不要提了,不来探听鼎的轻重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亲自出手教训反叛诸侯的军事实力。

    因此,对于晋厉公奏报‘主持公道’的请求,周简王毫不犹豫、痛痛快快地同意了,不但亲下王诏斥责秦国,还十分体贴地“委托”晋厉公代替自己“讨伐不臣”。另外,周简王还派王室卿士刘康公、成肃公为统帅,率领“王师”(估计也就千把人)出征,随以晋军为首的诸侯联军一起参与伐秦。

    而周天子如此识相的主动表态,让晋厉公的出兵伐秦行动有了更加充分、更加名正言顺的理由,在宗法道义上无懈可击;但为了更好地掌握战前的‘舆论、外交’至高优势,晋厉公又设计了一个更厉害的计谋。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初五,奉晋厉公之命,晋国行人、使者吕相顺利抵达了秦都雍城(陕西凤翔);而在秦国公宫的大殿之上,当着秦桓公和秦国诸卿士大夫们的面,吕相将由自己精心撰写、并由晋厉公审核批准的“与秦绝交书”给全文朗诵了出来(绝交书一共有八百多字,要毫无停顿、错误的朗读出来,吕相确实用心了)。

    吕相的‘与秦绝交书’这篇外交辞令,可以用‘避重就轻、颠倒黑白’来解释,其真实目的,就是要掩盖晋、秦两国之间由姻亲到世仇的原因,而将所有的过错和罪责都推到秦国的身上,以防止秦国在战前就占据道义和信义的制高点,造成晋国的被动,并为不久后的晋国联军‘伐秦之役’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吕相念完‘绝秦书’后,端坐在大殿之上的秦桓公面无表情,勉强控制住了心中的万丈怒火,随即直接下令让殿中甲士把这个无耻的晋国行人给从大殿中叉出去,立即赶出雍城、不准在秦国境内逗留,踢回晋国了事。

    为了维护秦国的尊严和利益,秦桓公在晋国已经发布了绝交书后,也公开宣布和晋国断绝盟约,然后马上准备开战前的军械、粮秣、物资,准备与即将前来伐秦的晋国联军进行武力对抗。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布置好战前一切准备的晋厉公亲自领军出征,率晋国联军——晋、齐、宋、卫、鲁、郑、曹、邾、腾等九**队,并奉王室卿士刘康公、成肃公所率的不到两千人的“王师”一起出征,讨伐“破坏盟约、拒不接受天子王令”的秦国。而包括打酱油的‘王师’在内,晋国联军的人数居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十二万人之多。

    四月底,晋厉公率十二万人的联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大河(黄河),一直深入到秦国境内的麻隧(陕西泾阳),然后驻军在泾水东岸。得知晋国联军已经开到秦国境内的消息后,秦桓公不甘示弱,率五万秦军从秦都雍城(陕西凤翔)出发,也抵达了麻隧的泾河西岸,两军隔着窄窄的泾河展开了对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