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性凶悍,善骑射。早年跟着朱棣起兵靖难,屡立战功,几次帮助朱棣转危为安。朱棣也认为,朱高煦“类己”,曾经流露出将他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意向。仗着军功和父皇的宠爱,朱高煦颇为骄恣,常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我英武,岂不类秦王世民乎?”
相比之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痴肥,为人仁厚,并不太受朱棣待见。朱棣传达出来的暧昧态度,助长了朱高煦夺嫡的念头,使他加快了夺嫡的步伐。朝臣们由此分成两派,朱棣也十分矛盾。
有一次,朱棣就接班人问题征求大才子解缙等人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不说话,解缙又补充了一句说:“好皇孙。”这句话终于打动了朱棣,因为朱棣一直很喜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史书记载,朱瞻基出生时,皮肤燥裂,像条烤鱼一样。尽管长相不讨喜,但祖父朱棣却很喜欢这个黑娃。据说,建文元年(1399年),朱瞻基出生前夕,朱棣恰好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把象征皇权的大圭送给了朱棣,并对朱棣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梦醒后,就传来了朱瞻基降生的消息,朱棣若有所悟。可能是这个祥瑞之梦,进一步刺激了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的**。
朱瞻基满月时,朱棣第一次见到这个长孙,说这个孙子“英气溢面”,跟我的梦境完全相符。自此,朱瞻基就离开父母,由祖父母抚养,着意栽培。
《大明风华》截屏,靖难之役后,朱棣对朱瞻基如此说
在明成祖朱棣的调教下,朱瞻基能文能武,颇具人君气象。朱瞻基15岁时,朱棣命他对对子,上联曰:“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不假思索,跪下叩头,说:“一统江山日月明。”朱棣大喜。这种格局,确实是大明未来帝王的最佳人选。
永乐年间,朱棣多次北征,每次出征,要么令朱瞻基随行,让他历练战争;要么命他留守,培养处理政务的能力。朱棣在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情况下,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一方面表达他对朱瞻基的喜爱,另一方面是通过皇太孙对在南京监国的太子形成牵制。
不过,朱瞻基自小深知父亲朱高炽处在极度危险的政治环境中,因而一直极力维护父亲的形象,并不想成为打压自己父亲的一颗棋子。
对于那个野心勃勃想取代太子之位的叔父朱高煦,朱瞻基很早就跟他杠上了。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才使得朱高煦离帝国皇位继承人的身份越来越远。一次,朱棣命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与长孙朱瞻基一同拜谒孝陵。朱高炽因体胖,又是瘸子而失足跌倒,朱高煦随即在他身后挖苦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朱瞻基听到后,立即回击:“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头,看着这个侄子,语塞不敢接茬。
朱棣在位后期,为了防止儿子间流血权斗,对一向骄横的朱高煦进行制裁,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起将他封到山东乐安,并削弱了他的护卫力量。这样,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后,朱高炽才能在朝中重臣的辅佐下顺利继位。
朱棣画像
然而,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十个月就病重去世,此时大明帝国的局面在虎视眈眈的朱高煦眼里,多么像当年朱棣面对侄子皇帝朱允炆的情况。朱高煦想让靖难之役的历史重演,而他的侄子朱瞻基,也想证明自己不是朱允炆。
在派兵埋伏击杀朱瞻基未果,而朱瞻基顺利登上帝位之后,朱高煦加紧谋划发动属于他的“靖难之役”。由于手中的兵力有限,他甚至砸开州县监狱大门,放出里面的死囚,给这些人优待,训练他们习武打仗。同时,他还招募无赖子弟和社会流氓编入军队。可以说,为了发动夺位战争,无所不用其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相比之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痴肥,为人仁厚,并不太受朱棣待见。朱棣传达出来的暧昧态度,助长了朱高煦夺嫡的念头,使他加快了夺嫡的步伐。朝臣们由此分成两派,朱棣也十分矛盾。
有一次,朱棣就接班人问题征求大才子解缙等人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不说话,解缙又补充了一句说:“好皇孙。”这句话终于打动了朱棣,因为朱棣一直很喜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史书记载,朱瞻基出生时,皮肤燥裂,像条烤鱼一样。尽管长相不讨喜,但祖父朱棣却很喜欢这个黑娃。据说,建文元年(1399年),朱瞻基出生前夕,朱棣恰好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把象征皇权的大圭送给了朱棣,并对朱棣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梦醒后,就传来了朱瞻基降生的消息,朱棣若有所悟。可能是这个祥瑞之梦,进一步刺激了朱棣夺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的**。
朱瞻基满月时,朱棣第一次见到这个长孙,说这个孙子“英气溢面”,跟我的梦境完全相符。自此,朱瞻基就离开父母,由祖父母抚养,着意栽培。
《大明风华》截屏,靖难之役后,朱棣对朱瞻基如此说
在明成祖朱棣的调教下,朱瞻基能文能武,颇具人君气象。朱瞻基15岁时,朱棣命他对对子,上联曰:“万方玉帛风云会。”朱瞻基不假思索,跪下叩头,说:“一统江山日月明。”朱棣大喜。这种格局,确实是大明未来帝王的最佳人选。
永乐年间,朱棣多次北征,每次出征,要么令朱瞻基随行,让他历练战争;要么命他留守,培养处理政务的能力。朱棣在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情况下,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一方面表达他对朱瞻基的喜爱,另一方面是通过皇太孙对在南京监国的太子形成牵制。
不过,朱瞻基自小深知父亲朱高炽处在极度危险的政治环境中,因而一直极力维护父亲的形象,并不想成为打压自己父亲的一颗棋子。
对于那个野心勃勃想取代太子之位的叔父朱高煦,朱瞻基很早就跟他杠上了。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朱瞻基的存在,才使得朱高煦离帝国皇位继承人的身份越来越远。一次,朱棣命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与长孙朱瞻基一同拜谒孝陵。朱高炽因体胖,又是瘸子而失足跌倒,朱高煦随即在他身后挖苦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朱瞻基听到后,立即回击:“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回头,看着这个侄子,语塞不敢接茬。
朱棣在位后期,为了防止儿子间流血权斗,对一向骄横的朱高煦进行制裁,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起将他封到山东乐安,并削弱了他的护卫力量。这样,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后,朱高炽才能在朝中重臣的辅佐下顺利继位。
朱棣画像
然而,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十个月就病重去世,此时大明帝国的局面在虎视眈眈的朱高煦眼里,多么像当年朱棣面对侄子皇帝朱允炆的情况。朱高煦想让靖难之役的历史重演,而他的侄子朱瞻基,也想证明自己不是朱允炆。
在派兵埋伏击杀朱瞻基未果,而朱瞻基顺利登上帝位之后,朱高煦加紧谋划发动属于他的“靖难之役”。由于手中的兵力有限,他甚至砸开州县监狱大门,放出里面的死囚,给这些人优待,训练他们习武打仗。同时,他还招募无赖子弟和社会流氓编入军队。可以说,为了发动夺位战争,无所不用其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