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栾书、郤錡为首的晋国其他卿士家族,在赵氏内讧纷争、家族实力消退的时候,都在各自积极准备,等待一个好的时机,配合国君展开行动,发起对赵氏(大宗)的清算。
栾氏(主要是栾书本人)敌视赵氏的原因,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经为大家叙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郤氏敌视赵氏的原因,则是因为前任家主郤克退休之后,其嫡子郤錡只得到一个下军将的位置,没有在朝堂上占据更高的地位;而且,郤錡的副手、时任下军佐赵同还和名义上的上司郤錡在晋下军中争权夺利、处处压制、削弱郤氏,因此郤錡才对以赵同为首的赵氏怨气冲天,一心想要搬回这不利的局面。
郤氏家族本来就是晋国最为庞大强盛的卿族,其势力绝不弱于赵氏;但在晋景公于‘鞌之战’后更定军制、扩军六军十二卿的过程中,郤氏仅仅只得到一个下军将(郤錡)的位置,后来也不过只升到了上军佐,远逊于赵氏的三卿(下军将赵同、新中军将赵括、下军佐赵旃)。
因此,郤錡更加的不服赵氏,时刻想要削弱、甚至直接打倒赵氏(大宗),和其他卿士一起瓜分属于赵氏的权位、财富和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郤氏和具有同样目的的栾氏才因为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私下里进行了联合,并积蓄手中的力量,准备配合国君一举铲除赵氏(大宗)势力,夺取属于赵氏的权力地位、领地财富。
而国君晋景公虽然是因为赵氏支持的原因,才能顺利登上晋侯之位(晋景公之父晋成公,是由赵盾所拥立,因此作为晋成公太子的晋景公才能在后来继位为晋侯),于公于私都该感激赵氏才是。
可赵盾、赵朔父子去世后,执掌赵氏的赵同、赵括兄弟依仗着家族大宗的身份,肆意欺辱压迫自己的亲妹妹庄姬和外甥赵武母子,又强行挤占了属于赵武的赵氏卿士位置,使得庄姬和赵武被迫离开赵氏,前来投奔自己,这就让晋景公对赵氏大宗甚为不满了。
同时,赵同、赵括兄弟争强好胜,只顾赵氏的家族私利,对外也没有维护、壮大晋国霸业的责任心,简直是晋国内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因此,晋景公对赵氏(大宗)从不满逐渐变成深恶痛绝,也想趁机消灭跋扈庸碌的赵氏(大宗),消除内部的威胁、扩大公室的权力利益,并震慑其他敢于冒犯公室利益的异氏卿族。
但晋景公虽然对赵氏已经忌惮、痛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可赵氏目前的家族势力依旧庞大,赵氏大宗的私兵和领地尚牢牢掌握在赵同、赵括兄弟手中,不但远远超过其他卿族的现有实力,就是晋景公所在的晋公室,也隐隐被赵氏压过一头。
并且,晋都新绛周围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赵氏的领地,晋景公如果在这个时候向赵氏动手的话,赵同、赵括兄弟要是‘狗急跳墙’、奋起一击,晋景公能不能顺利地铲除赵氏不好说,有可能还会反遭其害(就像其伯父晋灵公一样)。
因此,晋景公决心暂时稳住赵氏,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国都迁离赵氏势力所影响的新绛,另寻他址建都,以此来实现自己诛灭赵氏、稳固君权的愿望。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为了离开由赵氏实际把持掌握的国都新绛,以便更好地实施诛灭赵氏(大宗)的计划,晋景公在朝会中正式向诸卿提出了迁都之议,以国都新绛人口越来越多、水土环境持续恶化,不宜再继续作为都城为由,宣布将迁都于他处。
当时的新绛,确实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人口众多、居住的房屋拥挤逼仄,地下水也都受到了城中诸多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污染,已经不适合继续作为晋国都城了,迁都确实是应有之意。
所以,晋景公怀有其他用意的更换都城举动,很快便得到了包括赵氏在内的诸卿士的一致同意,迁都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赵同、赵括甚至认为公室迁走之后,新绛更加会由赵氏所直接掌控,丝毫没想到这是国君要对赵氏下手的先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栾氏(主要是栾书本人)敌视赵氏的原因,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经为大家叙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郤氏敌视赵氏的原因,则是因为前任家主郤克退休之后,其嫡子郤錡只得到一个下军将的位置,没有在朝堂上占据更高的地位;而且,郤錡的副手、时任下军佐赵同还和名义上的上司郤錡在晋下军中争权夺利、处处压制、削弱郤氏,因此郤錡才对以赵同为首的赵氏怨气冲天,一心想要搬回这不利的局面。
郤氏家族本来就是晋国最为庞大强盛的卿族,其势力绝不弱于赵氏;但在晋景公于‘鞌之战’后更定军制、扩军六军十二卿的过程中,郤氏仅仅只得到一个下军将(郤錡)的位置,后来也不过只升到了上军佐,远逊于赵氏的三卿(下军将赵同、新中军将赵括、下军佐赵旃)。
因此,郤錡更加的不服赵氏,时刻想要削弱、甚至直接打倒赵氏(大宗),和其他卿士一起瓜分属于赵氏的权位、财富和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郤氏和具有同样目的的栾氏才因为为共同的利益目标而私下里进行了联合,并积蓄手中的力量,准备配合国君一举铲除赵氏(大宗)势力,夺取属于赵氏的权力地位、领地财富。
而国君晋景公虽然是因为赵氏支持的原因,才能顺利登上晋侯之位(晋景公之父晋成公,是由赵盾所拥立,因此作为晋成公太子的晋景公才能在后来继位为晋侯),于公于私都该感激赵氏才是。
可赵盾、赵朔父子去世后,执掌赵氏的赵同、赵括兄弟依仗着家族大宗的身份,肆意欺辱压迫自己的亲妹妹庄姬和外甥赵武母子,又强行挤占了属于赵武的赵氏卿士位置,使得庄姬和赵武被迫离开赵氏,前来投奔自己,这就让晋景公对赵氏大宗甚为不满了。
同时,赵同、赵括兄弟争强好胜,只顾赵氏的家族私利,对外也没有维护、壮大晋国霸业的责任心,简直是晋国内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因此,晋景公对赵氏(大宗)从不满逐渐变成深恶痛绝,也想趁机消灭跋扈庸碌的赵氏(大宗),消除内部的威胁、扩大公室的权力利益,并震慑其他敢于冒犯公室利益的异氏卿族。
但晋景公虽然对赵氏已经忌惮、痛恨不已,必欲除之而后快,可赵氏目前的家族势力依旧庞大,赵氏大宗的私兵和领地尚牢牢掌握在赵同、赵括兄弟手中,不但远远超过其他卿族的现有实力,就是晋景公所在的晋公室,也隐隐被赵氏压过一头。
并且,晋都新绛周围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赵氏的领地,晋景公如果在这个时候向赵氏动手的话,赵同、赵括兄弟要是‘狗急跳墙’、奋起一击,晋景公能不能顺利地铲除赵氏不好说,有可能还会反遭其害(就像其伯父晋灵公一样)。
因此,晋景公决心暂时稳住赵氏,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国都迁离赵氏势力所影响的新绛,另寻他址建都,以此来实现自己诛灭赵氏、稳固君权的愿望。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为了离开由赵氏实际把持掌握的国都新绛,以便更好地实施诛灭赵氏(大宗)的计划,晋景公在朝会中正式向诸卿提出了迁都之议,以国都新绛人口越来越多、水土环境持续恶化,不宜再继续作为都城为由,宣布将迁都于他处。
当时的新绛,确实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人口众多、居住的房屋拥挤逼仄,地下水也都受到了城中诸多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污染,已经不适合继续作为晋国都城了,迁都确实是应有之意。
所以,晋景公怀有其他用意的更换都城举动,很快便得到了包括赵氏在内的诸卿士的一致同意,迁都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赵同、赵括甚至认为公室迁走之后,新绛更加会由赵氏所直接掌控,丝毫没想到这是国君要对赵氏下手的先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