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送给孩子终生的礼物-第6/8页

加入书签
中学生孝敬父母状况如何?一位母亲把饭菜做好后到人工湖洗衣,初二的儿子回家见菜香可口,竟毫无顾忌地吃光。妈妈回家问为什么不等父母,儿子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某初一学生用刀捅伤父亲,民警问他:“你捅伤生父心里不难过吗?”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他批评我的下场。”一女生在校搞恋爱,因父母进行阻止,竟吃了近30片安眠药,并留下绝命书:“我的死是爹妈逼出来的。”

看看,这样的孩子还有人性吗?正常的人谁敢跟他们交往?谁都会说:“他对他的亲生父母都那么残忍,就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这样的孩子不仅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敬父母是培养孩子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明训,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因此,在地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品德形成的基础。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决不单是骨肉亲情小事,而是为孩子负责,为了使孩子在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凡禹 主编陈鹤琴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谈到他的父亲对他非常严厉,6岁以前未曾和父亲一同吃过饭。他特别怕他父亲,一听说父亲要来了,“正如同听见轰雷一般,吓得魂飞九天之外……”他父亲死后几十年,那可怕情景还印在脑海里。他认为:“父子不做伴侣,则父子间容易发生隔膜。父不爱子,子也不爱父,名虽是父子,但实际上是陌路人。子女一见了他的父亲,就不敢出声,父亲问他一句,他就说一句,不问则不说;叫他立则立,叫他坐则坐;叫他进则进,叫他退则退。天真烂漫的一个小孩子,此时竟同木鸡一般了。”

也许孩子小时候还怕父亲,可是越大,越不怕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当父亲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可能他当面是听了,背后却继续我行我素。如果父亲气急了,也许会训斥孩子一顿,甚至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嘴上不说什么,但父亲应该看得出来,孩子心里对父亲的意见更大了,和父亲的心理距离更远了。

这样的父子关系,显然孩子不会对父亲说心里话。父亲不了解孩子,教育自然难以适合孩子的实际。这样严厉的父亲,常常是怕孩子轻视自己,不尊重自己。结果呢?当然是事与愿违。于是,很多“严父”们产生了这样的疑惑:究竟怎样扮演父亲这个角色才能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又能使父子感情融洽呢?

作为父亲,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那时父亲过分严厉,有时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一顿的时候,你从内心是更尊重父亲,还是更疏远呢?自己不也是觉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比原来低了些吗?相反的,父亲跟自己谈心,关怀自己的时候,你才发自内心地觉得父亲高大,父亲慈祥,才发自内心地尊重父亲,敬爱父亲。自己有了什么心里话才愿跟父亲说,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凡禹 主编明知孩子言行错误也不制止,那样孩子只会轻视自己的父亲,只会更不尊重自己的父亲。比如,孩子犯了错误,母亲管不了,爷爷不愿管,这时,您便要进入严父的角色,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要设法帮助孩子想出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孩子以后再面对歧路时,就会想到:爸爸不让我走错路,而告诫自己不往错路上踏出第一步。

一个称职的父亲,就要善于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严父,可以是慈父,可以是良师,可以是益友,可以是生理保健医生,可以是心理诊疗医生,可以是图书管理员,可以是运动场上的教练员。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能够扮演的角色越多,和孩子的感情越深,你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就越高大,自己也生活得越快乐,对人生会感悟得越来越透彻。可以说,成功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