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家可归:现代人找不到精神家园-第4/10页

加入书签
总之,我们所说的自我中心,是一种生来具有的倾向,而非后天养成的坏习惯。同样地,在最初几年里,孩童对权威的依赖,也不同于以后所依赖的权威的含义。因为在孩童的心目中,父母或其他人还不是一个与他完全分离的人,他们仍是孩童的宇宙中的一部分,而这个宇宙还仍旧是孩童的一部分;因此,孩童对他们的崇拜是出于希望以后变得也像他们那样,能够解决生活中所

(touwz)?(net)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变成大人,再变得老态龙钟,然后你就不会玩这个鬼把戏了!

为了避免任何人打扰这一至关重要的时刻,她开始攀登绳索横梯,想要爬到规定上的高架上去,每一次当她挪动一只手或一条腿时,都会使她觉得新鲜和惊讶,她发现手臂和腿是那么随心所欲地服从她。

当然,记忆告诉她,过去一向如此的,但是,以前她从未发觉这事是那么令人惊异的。坐在高架上,她开始细心地审视自己手上的皮肤,因为这是属于她的。她把上衣脱下一点,露出肩膀来,再往里面看了一下,确信他们是完好无缺的,然后,她耸起肩膀,触到她的面颊。温暖的肩膀接触到她的面颊,给她带来一种舒服惬意的快感,就像某位好友的爱抚一样。但是没有人能告诉她,这种感觉是经由她的面颊,还是她的肩膀,传到她的心房,她也分不清,哪一个是爱抚者或哪一个是被爱抚者。

当她一旦相信她现在就是埃米莉时,她就开始严肃地揣测这个事实的含义来。

这个故事说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脱离原始的纽带关系的程度也逐渐增大,于是,他就越加渴望自由与独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儿童在身体、情绪与精神方面日益强壮,各方面也就更加协调。于是,在意志和理性的引导下,有组织的构造日益完善起来。如果我们把人格的这个有组织的完整的整体,称为自我,我们可以说:个体化日益成长过程的一面,就是自我力量的增长。而这时,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重要。

个人发展的另一方面就是“日益的孤独”。原始的纽带给人提供安全感,并把个人与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儿童从这个世界中脱离出来后,他发觉自己是孤独的,无牵无挂的。与他所面对的世界相比,自己是软弱无力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在弗洛姆看来,放弃自我不可取,唯一正确的办法也就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他人、自然重新建立一种自发和谐的关系,在不否定个人力量的情况下,达到人与自然的互动。这种关系最极致的表现就是爱与创造性的工作,它根植于人的本性中,所受的唯一限制就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局限。

儿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他日益变得自由自在起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想做的事,可以玩过家家,可以扮演生活中的任何角色,尽管很稚嫩,在他的脑海里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而不必受以前的约束限制。

另一方面,儿童也越来越失去了与母亲的纽带联系,日益脱离了母亲温暖的怀抱,独自面对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他无依无靠,无法从别人那里寻找安全,因为他已失去了与他人不分你我的和谐融洽状态。日益增加的分离让他备感生命的渺小,从而无法摆脱那种凄凉感和强烈的不安与焦虑。如果儿童的成长能与这种分离以及个体化的过程调和起来,那么儿童就会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在快乐幸福中享受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然而这是一种很难实现的理想,由于许多个人的及社会的因素,他的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多阻碍。于是,这两种趋势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困境,他产生了一种无法忍受的孤立无助感,期望通过逃避来摆脱一切。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日益个人化和日渐自由化的过程。当人摆脱动物式的强制本能束缚的时候,前人类的舞台的帷幕也就落了下来,重新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开始永不间断地上演没有结局的人类悲喜剧。我们在动物王国里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清晰的趋势,那就是,就进化程度而言,越是低等的动物,越能适应大自然,其活动也就越会受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